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動脈導管開放症乃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可致命

動脈導管開放症(又稱動脈導管未閉症)是常見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可致心臟衰竭亡,部分人病徵不明顯。有患童兩歲感冒才揭發。孩子常氣促、難增重、頻感冒、肺有雜音,宜求醫作檢查。6歲的趙健坤健康活潑,但出生後其母林女士已發現他呼吸起伏大,初時沒理會,至兩歲時,健坤感冒求醫,才發現他患動脈導管開放症,並出現胸痛、多次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兒子在兩歲時因為多病,乾脆不讀幼稚園兩年,自行照顧他的起居。」林說。林憶述,當年求診時本擬為兒子安排手術治療,但醫生認為健坤年紀太幼,要等到4歲時才做心導管治療,減低手術風險。健坤現時每年覆診一次,心臟已無異樣,媽媽才鬆一口氣,讓兒子跑跑踢踢。動脈導管開放症是指人體內接駁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一條動脈,正常情況下,嬰兒在出世後48小時內會自行收縮關閉,但部分早產嬰則因發育未全做不到,小部分足月嬰因結構問題亦未能閉合。

中大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任文青表示,「動脈導管未閉症」為兒科心臟病常見病症之一,每年約有6,000至7,000名嬰兒出世的威爾斯醫院,約有數十宗這類病症,主要為早產嬰。任指,大部分早產嬰可以藥物治療,令有關動脈收縮閉合,部分需以手術治療。反而足月患嬰的情況更複雜,部分會出現肺積血,有機會併發心臟衰竭,需動手術。部分嬰兒患此症初期未必影響健康,長大才開始現病徵。港安幼苗心臟基金主席梁平表示,部分患者現呼吸急促、易疲勞及體重增加困難的病徵,致發育不良、感染及心臟衰竭的併發症。

任文青則說,家長帶子女求醫,如醫生檢查發現肺部有雜音,可能是血液流向肺部造成,或因患有此症,應轉介兒科醫生跟進,了解真正病因,以接受治療或手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