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暑@生活資訊小百科的相關資料
頭暈作悶症狀相似暑濕感冒中暑勿亂醫
天氣翳悶炎熱,外出後感頭暈作嘔,是中暑抑或患上感冒?中醫師表示,感冒及中暑均有頭暈、作悶、發熱及腸胃不適的情況,但感冒會有惡寒,部份更有流鼻水、咳嗽及喉嚨痛等症狀。現時常見的暑濕感冒和中暑,在症狀初起時均可服用「藿香正氣丸」清熱利濕,惟服用一次後 ...
泳池溫度高唔降溫浸住水都中暑
夏日炎炎,游水一向被視為最清涼佳消暑的運動,但原來高溫也可令泳客熱到中暑,危機不容忽視。康文署數據顯示,本月9日今年暫時紀錄到最熱的一天,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攝氏35.6度,其中天水圍游泳池戶外池水溫度竟達36度,九龍公園游泳池戶外池亦有35度,荔枝角公園 ...
中暑急救法超簡單5招
隨著張如城呼籲「Open The Sky」,天上的紅日之火亦殺到。天文台早前宣報,6月24至27號一連四日,錄得35度以上高溫;看來我們又進入中暑高峰期。遇上有人在室外中暑,我們一般都知道要帶他到陰涼地方休息,其實你還可以做幾項簡單急救替患者降溫。
方法一:灑水
...
小心熱到暈低醒你5招防中暑
天文台預測本週持續天晴兼酷熱,長時間在戶外逗留要小心中暑。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主席蕭粵中建議,外出應帶備「防中暑4寶」,包括水、毛巾、風扇仔及闊邊帽或雨遮。需戶外工作體力勞動的打工仔更要注意休息及補水,每工作15至30分鐘就要抖一抖,以免「熱到暈 ...
曬完即入冷氣房恐「假中暑」
夏天快速出入冷氣房,提防「假中暑」。有中醫師指從炎熱戶外進入冷氣房,原本擴張的血管急促收縮,令到體內熱蓄積;因補充水份、運動不足,致不排汗,容易把熱困在體內,體溫變高,令患者誤以為是發燒。
「假中暑」徵狀包括頭重腳輕、食慾不振、畏寒、鼻塞流鼻涕、 ...
小心「秋老虎」中暑脾胃虛寒易肚瀉
立秋已過,「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忽視。註冊中醫師陳仿陽表示,初秋氣溫有機會較暑熱時更為酷熱,每年因中暑而求診的病人,大多在初夏及初秋時分。中暑除出現頭暈、胸悶及出汗等徵狀外,他指脾胃虛寒者會同時出現肚瀉等情況,建議中暑後不宜飲用冷飲及涼茶,以免更 ...
中暑先降溫!別錯過救命黃金3小時
救命的黃金3小時
根據全世界各國的文獻報導統計數據,中暑發燒超過40℃神智昏迷後,在3小時之內,如果沒能將病人體溫降到38.5℃以下,死亡率就很高。
降溫,是中暑治療很重要的第一步
然我們的體溫約為37℃,可是皮膚的溫度比核心的溫度,又會稍微低一點,是因為 ...
天氣太熱神志不清,是中暑?還是中風?
中暑跟中風,誰都知是兩回事。但原來大熱天時容易中招的中暑、熱衰竭等熱綜合症,病例可能出現的神志不清反應,驟眼看跟中風徵狀幾類似,加上中暑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不想混淆兩症自己嚇自己,切記要細讀下文。說實話,我就曾給疑似中風的熱衰竭徵狀:神志不清,嚇了 ...
中暑別喝冰水!四步驟安全降溫
醫師提醒,最近幾天氣溫飆高,民眾應多喝水,避免直接曝曬陽光超過15分鐘,以免中暑;一旦熱過頭,出現身體不適,千萬別喝冰水、泡冰水,應做對4大急救動作,幫助舒緩不適,以免熱病惡化,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熱中暑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所造 ...
小心曬到暈及時補水遮蔭防中暑
炎夏殺到,近日最高氣溫隨時在攝氏30度或以上,唔想「曬到暈」,進行戶外活動時,如行山、郊遊、打波,一定要做足預防中暑措施。仁安醫院急症科副主管老永基醫生表示,參與戶外活動要帶備足夠水份,宜越多越好以作不時之需,期間要定時到涼亭或樹蔭下休息,切忌玩到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