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任志剛的相關資料

美息暫見底港息料不跟減任志剛:美息走向難測

一如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周三宣布減息四分一厘,會後聲明指出已「大幅」放寬貨幣政策,市場普遍解讀為該局暫緩減息,意味近10年最急速的減息周期將會暫停。但有輿論指出經濟數據信息混亂,相信聯儲局會再採取行動改善信貸緊縮的情。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也表示 ...

任志剛-觀點(01/05/2008)-欺詐銀行網站

欺詐銀行網站漸增,公眾應提高警覺。 我在這星期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金管局工作的有關文件中提及,過去一年出現的欺詐銀行網站有所增加。不少這類網站的設計幾可亂真,根據金管局的數字,欺詐銀行網站的數目在2004年達到最高峰。然而,銀行在2005年引 ...

任志剛-觀點(24/04/2008)-人民幣存款的增長

人民幣存款增長是市場的自然發展,並無對香港或內地的貨幣管理帶來不良影響。 讀者或會留意到近幾個月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迅速增長,於今年2月底已達478億元人民幣,較上月份上升18%以上,較3個月及1年前亦分別上升58%及92%。3月份的數據仍在整理當中,但我相信 ...

任志剛-觀點(17/04/2008)-金融穩定論壇就中央銀行操作建議

金管局具備足夠能力,推行多項已發展市場為紓緩金融體系壓力而正在實行或考慮實行的措施。 金融穩定論壇(「論壇」)最近發表有關提升市場及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的報告。該報告是論壇應七大工業國財長及央行行長去年10月提出的要求而進行詳盡研究的成 ...

任志剛-觀點(10/04/2008)-流動資金管理

信貸危機凸顯管理流動資金風險的重要性。 美國目前的信貸危機給予大家的教訓,其中一個是管理流動資金風險的重要性。基本上,銀行業務一般「存短貸長」,即接受短期存款,貸出長期貸款。銀行很容易會冒上流動資金風險。所謂流動資金風險,是指銀行透過接受新 ...

任志剛-觀點(03/04/2008)-匯率對本地通脹的傳導作用

通脹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匯率並非最重要的原因。 近期美元疲弱、人民幣轉強及通脹上升,可能令一些人質疑繼續實行將港元與美元掛的聯繫匯率制度是否合適。作為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香港幾乎所有日常必需品都要倚賴進口,匯價疲弱對本地通脹造成的影響,相 ...

任志剛-觀點(27/03/2008)-投資者須充分了解所投資的產品

投資者在作投資決定前必須做好功課,保障自己。 最近我討論到引致目前已發展市場金融動盪的具體原因。除了之前兩篇文章提及次按環節的貸款批核準則欠嚴謹及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不善外,第三個原因是投資者沒有充分了解所投資的產品。我所指的不僅是指個人 ...

任志剛-觀點(20/03/2008)-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

部分先進市場的金融機構在管理風險方面仍有完善的空間。 承接前幾期觀點文章有關先進市場目前面對的金融危機的成因,今期我會跟大家討論另一個引致危機的因素,就是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一些未臻完善的地方。美國的經驗反映金融機構在多個風險範疇上 ...

任志剛-觀點(13/03/2008)-美國次按的發展

貸款機構降低批核貸款的準則,是次按問題的根源。 在前三篇《觀點》文章,我指出造成目前已發展市場金融動盪的兩個普遍原因,一是宏觀經濟環境溫和,催生了承受較大風險、急於尋找較高回報,以及增加槓桿式運作的風氣;另一是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超出有關方面所 ...

任志剛-觀點(06/03/2008)-信貸風險轉移

信貸風險轉移可以是非常複雜的,投資者必須對所買進的金融產品有清晰了解。 金融創新是極其複雜的,在某程度上已發展市場現時面對的金融危機亦是由此而起。以「信貸風險轉移」來形容金融創新也許有過分籠統之嫌,但亦可算是能恰當及概括地交代其含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