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一項研究發現,人一生中的快樂指數呈U形狀態——年輕及老年時會快樂一點,而在40多歲時,則是情緒最差的一個階段。
研究訪問了80個國家共200萬人,當中72個國家的人民,都符合這個U形的狀態,顯示無論任何種族及經濟環境,人到中年都會感到較不快樂,無分男女、貧富、未婚或已婚、有或沒有子女。研究人員尚未知此現象的成因,估計是人到中年已開始學懂接受自己的強項與弱點,並發現從前的夢想已正式破滅;或可能是目睹同年的朋友去世,因而更懂得珍惜將來。
「傳統」男性受壓不求助香港雖未有類似調查,但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指出,中年人面對的壓力,的確比其他年齡組別的人多而沉重,而當中男性的壓力指數比女性要來得高。
「面對壓力時,男士多採取三『不』態度:不傾訴,不求助,不求診。」李永堅在2004年調查男女面對壓力時的處理方法,結果發現,男士礙於傳統「有淚不輕彈」的觀念,面對困難時多自己硬萦下去。
他續稱,患有如抑鬱症、焦慮症及驚恐症等情緒病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但相反的是,患情緒病男士的自殺率,竟然比女性高,外國的比例是四比一,而香港男士的自殺率,亦比女性高出五成。「我們知道15%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這數字反映什麼?其實不是男性較少有情緒病,而是他們較少去求助,使問題隱而未見。」李永堅說。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