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法治肺癌存活率大增
02/05/2008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每十七名男性及每三十八名女性,便有一人患肺癌,病人即使切除腫瘤,仍有近半人會復發。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早前推出新指引,建議將化療列為早期及部分晚期肺癌手術後的輔助治療。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新的口服化療藥物有助將第二期及第三期前期肺癌病人的存活期,由三年半延長至五年半,並可避免靜脈注射所引致的靜脈炎等副作用。
○五年本港共有二千七百名男性及一千四百名女性罹患肺癌,平均每十七名男性及每卅八名女性就有一人患該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浩強說,八成半肺癌個案均與吸煙有關,由於初期沒明顯症狀,「病人會咳、氣喘、鎖骨附近及胸口痛,但好多人睇醫生時已係晚期。」他又指,肺癌擴散力極高,即使以手術切除癌細胞,仍有近半人會復發。
肺癌分為五期,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早前覆核了廿四個有關肺癌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研究,並於去年底推出新指引,建議將第二期及第三期前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在接受手術後可以化療為輔助治療。
只服藥兩次毋須到醫院
現時的肺癌化療療程,一般以「順鉑」(Cisplatin )作基本化療藥物,據外國研究顯示,第二期及第三期前期肺癌病人於手術後接受「順鉑」為本的輔助性化療,配合新的口服化療藥物,生存機會可提升約三成,存活期中位數由三年半延長至五年半。而剛於今年二月獲本港 生署批准使用的新口服化療藥物,配合「順鉑」使用,也可令第二期肺癌病人的康復機會增加三至四成。
蔡浩強稱,使用新口服化療藥的病人需接受四套療程,每套療程為期三至四周,期間病人需服藥兩次,病人可自行於家中服藥,毋須到醫院。他又指,平均一至兩成接受傳統靜脈注射的病人,會有靜脈炎或藥物外滲情況,導致血管腫痛或手臂肌肉發炎,最嚴重可令血管壞死,病人可能需要留院觀察,阻慢化療進度,新口服藥物副作用較小。
■記者陳紹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