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福島核災爆發至今,導致五百餘人死亡。反核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認為,本港政府未有吸取教訓,為大亞灣爆發核災做好準備,呼籲下屆政府有長遠規劃,淘汰大亞灣核電發展,並檢討應變計畫。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表示,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推算,每二千五百年才會出現一次大核災,但事實是每十年即爆發一次。該機構又推算大亞灣爆發福島規模的核災,機會率僅一億分之三,古認為核安全性遠遠被高估。
古又引述一份由多名外國學者研究的福島核災報告《核災一課》,指出日本政府的四大錯誤,包括疏散範圍不足、電腦系統預測、疏忽照顧弱勢社群和屏蔽欠支援。
核災準備較日本差
他認為,本港人口稠密、空間有限,萬一爆發核災,本港將軍澳、東涌首當其衝。雖然本港最適合的應變措施是屏蔽,即限制災民外出,惟政府現時只計畫屏蔽距離大亞灣廿公里的東坪洲,該處只住有三名居民,堅拒為三十公里範圍內約千名市民制定疏散計畫;保安局又遲遲未有公開已完成的電腦系統預測報告;市民對核災應變意識薄弱,醫院、老人院等機構欠缺核災應變指引。
「香港政府對核災準備比日本更差,先別說撤離整個香港,連可以做到的屏蔽和醫療方面,也完全沒有做到」。古建議,今屆政府於任期內先完備應變計畫,公開電腦模擬預測結果和評估受影響的人口,長遠而言,希望下屆政府可擱置擴展核電計畫,提高兩電聯網能力,即可在不影響本港供電的前提下,逐步淘汰大亞灣能源規劃。
另外,綠色和平推出一個名為「咫尺核災」的手機程式,為市民提供與大亞灣距離、政府呼籲的應變措施等資料,可免費下載。大亞灣核電基地上年度發電量首次超過四百億千瓦時,達到四百零五億千瓦,約相當於廣東全省用電量的一成,或深圳市用電量六成三,可滿足一千六百八十七萬個家庭一年的基本用電需求。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