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出台 A股翻身
2008年4月21日
【明報專訊】中證監昨晚突然公布,規範解凍後的「大小非」(大股東及小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份)的股份出售,要求若一個月內要出售有關股份超過1%股權的人,須往大宗交易平台進行,以降低大小非減持對股市造成的壓力。
筆者相信這招姿態多過實際,要出貨的始終會出貨,不想透過該平台出貨的,可每個月減持0.99%。不過,內地市場有時是姿態重要過實際,只要民心信政府已展開救市,相信A股沽壓會減少,中央有機會令市場懸崖勒馬,在上證指數3000點前煞停跌勢。A50中國基金(2823)值得繼續吸納。
內地基金的季報顯示首季齊齊大幅減持,明顯是怕指數再跌,先下手為強,減股增現金,這是跑贏指數的方法,人同此心,股指自然是求仁得仁。若中央能煞停跌勢,基金又何須再沽呢?香港買賣的A50中國基金上周買盤仍強勁,周四基金再增發1.6億個單位,已發行的單位達14.36億個,基金資產淨值周五報15.27元,股價則為16.44元,溢價達7.7%,看來中外股民對A股後市的取態分歧甚大,今次中證監出手,顯示外資較內資更掌握形勢。
上周五美國大型企業公布的業績普遍不俗,花旗集團份成績表雖然連續第二季勁蝕,但市場憧憬最差情已過去,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升了228點,收報 12849點,一舉突破了今年1月中以來的橫行頂部,走勢不俗,反映美股市場信心頗強。本來恒指單因美股因素就可升350至400點,現在加上中央開始救市,升幅會更大,中資股將可受惠。
花旗之得 匯控未受惠
花旗首季虧損51億美元,股價一度升超過7%,收市仍升4.5%,主要因為市場憧憬經過兩季度的大幅減值,集團持有的樓按相關衍生工具大減,由第3季末的 546億美元,減至第4季末373億美元,到了今年首季末再降至291億美元。換言之,集團未來在這方面的減值額會進一步減少(第4季的減值達181億美元,今年首季已降至75億美元),正因這個緣故,投資者大感興奮,推高花旗股價。不過,匯控(0005)股東毋須雀躍,因為大笨象這方面的業務很少,之前股價沒有因而下跌,今日也沒有跟大升之理由。
花旗之失 大笨象同坐一條船
反而匯控跟花旗同坐一條船的是傳統美國樓按業務,這方面的逾期還款率因樓價下跌而增加,暫時仍未見底。花旗首季為美國消費融資的減值達2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倍增,亦較第4季增加了25%。而連同為未來而增加的信貸儲備,美國本土消費融資業務的總信貸成本仍達37.71億美元,這些開支主要是來自樓按。花旗在業績報告中形容當地的消費貸款市場仍不斷轉差。而國際消費信貸市場上,墨西哥和印度的信貸成本亦在急速上升。綜觀而言,花旗業績對匯控的啟示並不算正面。
本周影響匯控股價另一因素會是英國銀行會掀起的大型供股潮,以增加資本。據報道皇家蘇格蘭銀行的供股集資額達百億英鎊,接踵而來的可能還有柏克萊及 HBOS等大銀行。雖然匯控資本比率穩健,毋須撲水,但市場資金會否因而趨緊張,影響到匯控股價?此外,英倫銀行打算推出總額可達500億英鎊(7790 億港元)的信貸計劃,讓財困銀行可把樓按換國債,再拿國債到市場抵押借錢,這反映英國銀行業流動資金十分短缺,政府不出手,可能令樓市崩塌。匯控沒有反映這些風險,令筆者有點奇怪,可能是逾5厘的股息發揮作用。
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上周抽升,也令人感到不安,這反映了金融市場隱藏一些未曝光的問題,可能有受了「重創」的金融機構正待浮出水面。
美股有突破,但不明的因素實在多,環球股市處於現水平,值博率其實不高。本欄傾向忍手,就算入市也只宜小注,控制好風險,選擇較強勢的股分,故揀了中移動(0941),中海油(0883)以及A50中國基金。內地補助中石化 內容含糊紐約期油上周五收報每桶116.69美元,上游油公司仍有投資價值,包括上周本欄推介的中油香港(0135),業務兼營下游業務的中石化(0386)及中石油(0857)。
中石油A股上周公布接獲財政通知,由本月1日起,對進口原油加工形成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助」,補助資金按月預撥及清算。
撰文:江宗仁
>>>>>>>>>>>>>>>>>>>>>>>>>>>>>>>>>>>>>>>>>>>>>>>>>>>>>>>>>>>>>>>>>>
明報新聞
證監會對出售解禁股票設限[23:23]
2008年4月20日
中國證監會晚上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大宗轉讓存量股份今後要到大宗交易系統進行。
有關措施即時推行。指導意見指明,所謂存量股份,是指已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規定的股份,以及新老劃斷後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於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股份。
意見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解除限售存量股份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的,應當遵守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相關規則。
意見強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本次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後導致股份出讓方不再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股份出讓方和受讓方應當遵守上市公司收購的相關規定。
意見要求,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應當制定相應的操作規則,監控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出售股份的行為,規範大宗交易系統的轉讓規定。
意見還強調,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則及時、準確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