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檢查vs輻射電腦掃瞄輻射量最高

放射性檢查越趨普遍,最常聽到的包括照X光、電腦掃瞄、超聲波、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瞄等,這類檢查的輻射副作用惹人關注。放射科醫生指出,X光、正電子掃瞄及電腦掃瞄檢查會產生輻射,當中X光及正電子掃瞄的輻射量很低,超聲波及磁力共振則不含輻射,惟前者數據不夠全面客觀,後者則未必適用於所有身體狀況。

記者:伍雅謙

本港最常見的放射性檢查是照X光肺片,包含在常規的身體檢查內。中文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及系主任余俊豪表示,照肺所用的X光劑量極少,因肺內主要是空氣,低劑量已能清晰看到肺部是否有積水及腫瘤。不過,因X光只能看到平面影像,故除肺部檢查或創傷性骨折經常使用X光外,其他病症已甚少採用。

電腦掃瞄則能提供立體影像,X光看不到的軟組織,電腦掃瞄則能分析到骨骼、軟組織及血管等,惟輻射量是一眾放射性檢查中最高,是X光肺片的100倍。余指,人體會累積輻射,過量會增加患上腫瘤及白血病的風險,所以部份需經常覆診的病人,考慮到輻射問題,醫生會選擇用電腦掃瞄斷症,之後則以輻射量較低的X光跟進康復進度。 

有癌症病人擔心經常進行電腦掃瞄,輻射量會影響腫瘤,對檢查卻步。余指,一般檢查用的劑量不會引致白血病,也較治療所用的輻射量低,只有部份器官如乳腺對輻射較敏感,但在承受大量輻射後也要10多年時間才會出現腫瘤。

超聲波及磁力共振則不含輻射,余指,超聲波主要依靠醫生經驗及知識,捕捉檢查時的影像,不夠客觀,一旦看漏眼,誤診也難以發現,現時只會用在一些不難偵測的病症,包括觀察主動脈瘤及肝臟大型腫瘤的治療進度。

磁力共振檢查則在分析神經組織及脊椎神經最為細緻,但檢查時間較長。余稱,病人一般需靜止不動約20分鐘,若是檢查心臟及腦神經時,或要用不同制式收集數據,需時可達半小時或以上。部份在呼吸時會郁動的器官如肺及肝臟,病人在檢查時需要閉氣,便多採用只需數秒檢查時間的電腦掃瞄。此外,磁力共振需使用顯影劑,對顯影劑過敏及腎功能不佳者不宜使用;體內有金屬物件如心臟起駁器等,也會影響儀器的電磁,令影像有偏差。病人在檢查時也需在狹窄管道內進行,患幽閉恐懼症者也未必能接受檢查。

磁力共振收費較電腦掃瞄等高昂,因儀器需要大件磁鐵,檢查時間也長,故成本較高,但要數最貴的放射性檢查則屬正電子掃瞄,主要用作探測腫瘤。余指,病人在檢查前需在靜脈注射類似葡萄糖的同位素放射性藥物,因癌症細胞新陳代謝較高,會較正常細胞吸收更多藥物,呈現出較高的同位素輻射量,從而分辨出良性及惡性腫瘤。

正電子掃瞄輻射量較電腦掃瞄低,但大多要配合電腦掃瞄同時使用,才能具體監察腫瘤治療及復發情度,「就算輻射量係高,都係值得」。若要減低輻射量,本港也有結合磁力共振的正電子掃瞄儀器,但現時只有養和醫院有此服務。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528/1963150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