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子宮頸癌症狀與治療

及早發現子宮頸癌症狀

面對嶄新而未知的2008年,相信大多數人都充滿了期待,大家除了在工作、成就、財富、感情、親情上繼續尋找平衡點外,也希望能多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注重飲食、運動、精神三方面的平衡。

現代人的生活緊湊,精神壓力以及體能負荷早已超過身體所能負載的範圍。所以忙碌的現代人,除了注重身體狀況之外,生活中應保持適合自己的一套生活秩序規則,再搭配規律的運動習慣,讓身體享受動起來的舒暢,動靜之間得到身心的放鬆。

迎接新的一年,在婦女預防保健方面,要向所有人介紹新的預防醫學的議題,也是最近媒體的熱門焦點:『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在台灣,子宮頸癌症狀發生率高居前四名,每年約新增3000名子宮頸癌患者,即平均每天增加10名子宮頸癌患者。目前的文獻指出,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有機近百分之百的相關,許多患者都是慢性感染5-20年後,才發現已得到子宮頸癌。一般人誤解,子宮頸癌症狀是年紀稍長的女性才可能得到的癌症,但事實上,罹癌的女性,已悄悄於20-30歲就已開始出現感染或病變。

人類乳突病毒病毒(HPV)目前發現約200種型別,臨床上分為高危險型(具致癌性)與低危險型(導致生殖道疣或良性子宮頸病變)。其中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型HPV,在子宮頸癌症狀患者中的盛行率約六至七成;低危險型中第6、11型,與九成的生殖器疣(菜花)相關。根據統計,有過性行為的人,一生中有大於五成的比例曾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

子宮頸癌症狀及早發現與治療

家喻戶曉的「六分鐘護一生」抹片檢查,是衛生單位積極推動的子宮頸癌預防介入。近年來確實有助於子宮頸癌症狀及早發現與治療,但礙於民情與對於抹片準確率的顧慮,子宮頸抹片尚無法完全普及,篩檢率僅約五成左右。目前全民健保給付30歲以後的女性每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女性朋友應好好把握國家提供的最基本的保障;30歲以前的女性則依狀況提早開始檢查,凡性行為開始三年後,建議應接受第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還有薄層抹片檢察及人類乳突病毒篩檢等,可提供更準確的參考。

除了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是有效防範子宮頸癌的預防方式之一。全台灣自去年底已有4萬多人陸續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民眾與醫療單位接受度高。目前衛生署核可上市的子宮頸癌疫苗,已先經美國FDA核可,針對最常見的高危險群病株(第16與18型)及低危險群病株(第6與11型)產生抗體,以預防感染。根據文獻,子宮頸癌疫苗可以提供9至26歲婦女,由第16與18型病毒所引起的子宮頸癌98%保護效力,約可降低七成左右罹患子宮頸癌症狀的機率。依據醫囑接種疫苗在預防子宮頸病變上,確實具有其疾病預防的重要意義,也是重要的婦癌防治的里程碑。

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跟一般打針差不多,惟狀況依據個人情形稍有不同。特別提醒對於酵母菌過敏者、懷孕、急性疾病者不適宜注射。第一次注射,與其它針劑注射原則相同,建議在醫療院所觀察三十分鐘,確認沒有不適症狀才離去。目前疫苗施打經驗中,安全性良好,但仍留意是否有各別過敏狀況,如皮疹、水腫、心悸、胸悶、或休克狀況。

我國文化中強調女性有隱忍的德行,加上現代生活忙碌,所以很多女性對於自身的一些異常狀況往往大意忽視。以本文提及的子宮頸癌症狀來說,某些病患早期會出現持續陰道分泌物、性交後出血或間歇性出血等症狀,到晚期則可能出現虛弱、骨盆腔疼痛或背部疼痛、大小便失禁等等。這裡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些子宮頸癌症狀沒有明顯特異性,很容易被人忽視,所以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及早發現子宮頸癌症狀、及早治療的最佳方法。目前疫苗雖可有效預防第6、11、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與子宮頸病變,但仍有許多其他型人類乳突病毒能導致子宮頸病變,故施打並非百分百的保護,應繼續接受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除此之外,安全性行為(避免過早開始性行為、複雜性伴侶等),避免抽煙也是減少危險因子暴露,自我保護最基本的方法。

愛護自己其實真的不需要別人多說,應是自己的責任,希望讀者在新的一年都能主動積極的為自己做好各項保護措施,正面迎接新的未來。保護自己,從年輕開始,疾病預防永遠不嫌晚!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