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們在比賽臨近時毫無章法地拚命練跑,未必能提升成績,隨時增受傷風險,連專業跑手也不例外。本港馬拉松賽事一姐周子雁,過去六年專注練習跑步,令全馬成績快了近一小時,但過度操練的代價卻換來「周身傷」,令她未必能應付下月舉行的渣馬比賽。進行適當的伸展及肌力訓練是備戰馬拉松的必殺技,因傷已停止了三個月跑步訓練的周子雁也是近年才明白這個道理,「近年先做番伸展同肌力訓練,以前覺得hold住唔郁做伸展,浪費30秒時間,依家寧願跑少30分鐘,做伸展運動」。她過往日日操練,曾一星期跑足200公里,在長期過度操練下,兩年前開始受痛症困擾,筋腱及腳中掌患上炎症,連腰背也痛。現時只做肌力訓練如健身及游水,每日並做30分鐘伸展運動。
她提醒跑手不要「一放工就落街練跑」,適量肌力訓練可提升運動表現,例如腹背肌力不足可致跑姿出錯,常見「寒背」跑步可阻礙身體發力。腿部肌力不足,包括大腿的四頭肌、後腿大肌等,可致提不起腳跑步,運動前後缺乏伸展也增加受傷風險。練跑的心理質素也很重要,「返工俾老闆鬧完,個人好煩躁,放工走去跑步,唔一定會跑得好」。跑步或可作壓力宣洩,但心情欠佳未必有助練跑。她說,長跑新手宜循序漸進,學懂先聆聽自己身體,出現腳痛勞損便要暫停,不要勉強「死衝」。
她建議,平日跑步應訓練「儲里數」,不宜只顧鬥快跑,要鍛煉耐力。10公里賽事為例,每日跑2公里,賽前一個月起,逐漸增加至每日跑6公里。同時每周抽一日做長跑課,即要跑10公里;半馬或全馬訓練模式相同。周子雁曾任教中學體育科,其後放棄教學工作,成為全職運動員,六年間參加了15次馬拉松比賽,由最初3小時40分完成,縮短至只需2小時48分,足足跑快了近1小時。原計劃今年也參加渣馬的全馬賽事,但因受傷或要改跑半馬甚至放棄參賽。但她表示,並沒有放棄最終目標,即參加2016年奧運馬拉松賽事,為港爭光。
過度練跑警號
.下肢肌肉或關節持續疼痛,甚至超過一周
.身體疲累至覺得「唔願跑」
.早上起床時心跳率越來越快
.練跑後沒有精神振奮或提神的感覺
骨科醫生指出,「跑到腳痛」很多時與訓練計劃過於急進有關,尤其從10公里提升至半馬或全馬的距離,隨時因身體未能承受突如其來的大運動量引發各種跑步痛症,呼籲跑手們切勿死撐,應盡早求診及休息療養。骨科專科醫生賀鶴鳴表示,每年2、3月也是求診高期,與長跑有關的下肢痛症常見包括膝痛、大腿外側筋腱受傷、腳底與小腿內側痛,其中菠蘿蓋痛佔求診個案近一半,主要是由髕骨與股骨長期磨擦引起。
他指引發腳痛常見有三大原因,包括訓練計劃過急、跑步環境欠佳及裝備有問題。跑步訓練問題常見是太急進,例如跑了一周10公里,第二周已提升至練習20公里,「身體忍受力好強,加長一倍距離跑一個月未必有問題,但跑到第二個月好多時就開始膝痛」。另外,同一時間加長跑步的距離、時間或練習次數,又或同時改變訓練場地,也會令受傷風險增加,應每次只變一項。
跑手選擇訓練場地很重要,他表示,跑街由於多彎、要避開行人或因交通燈轉換等原因,常要急停,較跑運動場易傷膝,跑山則因上落坡幅大,膝部負擔也較大。常穿的跑鞋若鞋底磨蝕嚴重,因失去吸震功能,也容易致受傷。很多跑手抱「沒痛沒進步」(No pain,no gain)的心態練習,誤以為腳越痛越能提升成績。他表示,由增加訓練引發的身體疲勞,一般只需休息24至48小時便會消退,若關節或肌肉持續疼痛與疲累、早上起床時心跳率不降反升等,均是過度訓練的警號,若膝關節痛楚超過一周更是受傷的徵兆,應盡快求診。他說,參加馬拉松比賽一般需有六至九個月時間訓練,尤其長跑新手勿急於求成。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