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及預防,針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及預防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中耳積液的性質可為漿液性漏出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
本病可分為急、慢性兩類,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及時與恰當地治療,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覆發作,遷延轉化而來。本病以冬春季多見。小兒及成人均可發病,在小兒為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及檢查
(1)耳聾:可於感冒後、乘飛機下降或潛水時,突然出現聽力下降,壓迫耳屏或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內悶脹。
(3)耳鳴:多為低音調「轟轟」樣耳鳴,打呵欠或擤鼻時可聞及氣過水聲。
(4)兒童病人可表現反應遲鈍、誤聽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鏡檢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內陷、光錐變形或縮短,錘骨短突外突明顯;鼓室積液後鼓膜顏色改變,呈淡黃、橙紅或琥珀色;若病程較長,則鼓膜多灰暗、混濁。若分泌物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線,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增多;若鼓室內積液多,則鼓膜外突。
(6)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電測聽結果示傳導性耳聾,聽力損失平均20dB,嚴重者可達40d B。聲阻抗檢查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表現為平坦型(B型),但早期可為高負壓型(C型)。
二、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規方法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針尖斜面較短的7號針頭,在無菌操作下從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積液。必要時可重複穿刺,亦可於抽液後注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鼓膜切開術:液體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盡;小兒不合作,局麻下無法作鼓膜穿刺時,應作鼓膜切開術。手術可於局麻(小兒須全麻)下進行。用鼓膜切開術。用鼓膜切開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狀或弧形切口,注意勿傷及鼓室內壁粘膜,鼓膜切開後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3)鼓室置管術:病情遷延不癒,或反覆發作;膠耳;頭部放療後,估計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發起人應作鼓室置管術,以改善通氣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復功能。通氣管留置時間一般為6-8周,最長可達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將通氣管排出於外耳道內。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可用1%麻黃鹼液或與二丙酸倍氯米鬆氣霧劑交替滴(噴)鼻,每日3-4次。
三、分泌性中耳炎德爾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分泌性中耳炎屬「風聾」、「耳脹耳閉」、「耳脹痛」、「耳痺」的範疇。其病機多為風邪侵襲,經氣痞塞,或痰濕濁邪,上聚耳竅或邪毒滯留,氣血瘀阻。其辨證施治的要點是:
(1)風邪滯竅:感冒之後自覺耳內脹悶或微痛,耳鳴及聽力減退,自聲增強,鼓膜內陷,色紅腫脹或見液平面。伴發熱惡風,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風散邪,行氣宣痞。
方用銀翹散合通氣散:金銀花20g,連翹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葉10g,荊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蘆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蒼耳子各10g;耳脹閉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內有積液者,可加木通、澤瀉各10g。若為風寒雍遏肺經,全身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耳內悶脹,聽力下降;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數。治宜宣肺散寒通竅。方用三拗湯合蒼耳子散加減:麻黃10g,杏仁10g,蒼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荊芥10g,防風10g,甘草3g;水煎內服。
(2)痰濕聚耳:耳內脹悶閉塞感較重,聽力下降,自聲增強,搖頭時耳內有水響聲。檢查見鼓膜有弧形水平線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頭重頭暈,倦怠乏力,口淡腹滿;舌淡苔膩,脈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濕通竅。
方用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加減:黃芪30g,黨參15g,白朮10g,柴胡10g,當歸10g,陳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澤瀉15g,石菖蒲10g,車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內服。
(3)氣血瘀絡:耳內有閉塞感,聽力減退,耳鳴漸起,日久不癒。鼓膜內陷明顯,或有增厚,鈣質沉著,粘連萎縮;舌質暗紅,脈澀。治宜活血通絡,聰耳開竅。
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 ,當歸12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全蠍12g,地龍12g,黃精15g,葛根15g,絲瓜絡15g,路路通15g。若兼有頭暈,腰膝痠軟,為腎精虛弱,可加用六味地黃丸或耳聾左慈丸,內服。
四、分泌性中耳炎的預防
(1)加強身體鍛鍊,增強體質,調適溫暖,注意清潔衛生,這是預防風熱外襲而致耳鳴的關鍵。
(2)患傷風鼻塞、急咽痺等疾患,應及早治療。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時往往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將鼻涕擤出。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險,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則壓力迫使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因此應提倡正確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側。如果鼻腔發堵鼻涕不易擤出時,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氣後再擤。
(3)游泳時應避免將水嚥入口中,以免水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外傷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樣液體,以免影響創口的癒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誘發中耳炎。
(4)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憂鬱與發怒,是預防肝火上擾而致耳鳴的主要措施,患肝火上擾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症者,更應及早治療,以免一症未癒又生他症。
(5)注意飲食調理,減少肥甘飲食,以防積滯成痰,是痰火壅結而致耳鳴的預防要務。忌食或少食辛辣炙溝氖澄錚對於防止肝火、痰火及腎精不足,虛火上擾而致耳鳴都有重要意義。
(6)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思慮太甚、疲勞日久、房勞過度,對於防止脾氣虛弱,心血不足,腎精不足,腎元虧虛所致耳鳴,都是很有必要的。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