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藥物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藥物,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藥物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1.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急性、活動性SLE最重要的藥物。小劑量起抗炎作用,大劑量起免疫抑制作用。這類藥常可達到快速甚至徹底緩解病情的作用。對於嚴重、暴發性SLE,有時糖皮質激素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糖皮質激素的半衰期長短不一,一般選用中效的潑尼松、潑尼松龍或甲潑尼龍,只有鞘內注射時用地塞米松。糖皮質激素有多種用法,局部可用軟膏;全身症狀明顯,如發熱、關節痛、肌痛等,無內臟受累者可用中等劑量,相當於潑尼松0.5mg/(kg/d);一旦臟器受累或血管炎明顯時應用大劑量,相當於潑尼松1~1.5mg/(kg/d);活動的重度狼瘡腎炎、狼瘡腦病、血管炎、血小板減少和狼瘡肺炎者,應及時給予靜脈滴注甲潑尼龍500~1000mg/d衝擊,連續3d。一般應模擬生理分泌節律,早晨頓服;發熱時,為控制體溫也可分為2~3次口服或靜滴。病情控制後,在維持疾病不復發的基礎上規律減量,並及早加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包括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壓、誘發感染、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骨質疏鬆等。

2.免疫抑制劑活動程度嚴重的SLE,在激素治療基礎上應給予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是環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或麥考酚嗎乙酯(MMF)。加用免疫抑制劑有助於更好地控制SLE活動,減少SLE暴發,以及減少激素的需要量。

(1)環磷酰胺:CTX是治療SLE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劑,一般用於有臟器或組織損害者,如狼瘡腎炎、神經精神狼瘡、血管炎、血小板減少和肺間質病變等,也用於糖皮質激素依賴或效果不佳者。CTX是細胞毒性藥物,主要是影響DNA、RNA和蛋白的合成,干擾細胞增殖(特別是對淋巴細胞),從而達到免疫抑制的作用。多用靜脈滴注衝擊治療,劑量10~16mg/kg,每月1次或病情危重時每2周1次;6個月後用藥間隔延長,再用12~24個月。CTX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脫髮和肝功能異常等,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感染、性腺抑制、膀胱併發症和致癌性。

(2)硫唑嘌呤:AZA主要用於幫助糖皮質激素減量或用於狼瘡腎炎環磷酰胺的替代治療。AZA是嘌呤類似藥,抑制腺嘌呤和鳥嘌呤的合成,進而抑制DNA合成。一般用量為1~4mg/(kg/d),SLE病情緩解數月後逐漸減藥。常見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肝損害和胃腸道反應。

(3)麥考酚嗎乙酯:MMF活性代謝物為黴酚酸酯,主要用於治療傳統免疫抑制劑無效或因不良反應大不能耐受傳統免疫抑制劑的患者。MMF是選擇性、非競爭性、可逆性的次黃嘌呤單核苷酸脫氫酶抑制劑,抑制DNA的合成。不良反應較少,骨髓抑制少見,無明顯肝毒性和腎毒性。

(4)環孢素A(CsA):CsA主要用於狼瘡腎炎和血管炎等,常用劑量為3~5mg/(kg/d)。由於腎毒性,故適用於治療腎功能正常的SLE患者。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腎毒性、皮疹、多毛、血壓升高和轉氨酶升高等。

(5)甲氨蝶呤:MTX主要用於症狀輕、內臟損害不重而關節症狀明顯或皮疹較重的SLE患者,或與CTX聯用控制病情。臨床多數應用每週7.5~20.0mg。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症狀、肝和肺損害、血液學異常、對生殖的影響、脫髮、皮膚反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及對骨質的影響等。

3.抗瘧藥臨床常用的是氯喹和硫酸羥基氯喹,羥氯喹較易進入細胞核和溶酶體,效果較好。抗瘧藥起效時間慢,在3~6個月,常用劑量為氯喹4mg/(kg/d)、羥氯喹6mg/(kg/d)。抗瘧藥可作為治療SLE的基本用藥,對SLE患者的各種皮疹、關節痛、口腔潰瘍和乏力有效。抗瘧藥不良反應較少,其發生與劑量有關,有胃腸道反應、皮疹和神經系統反應等。抗瘧藥對眼部的影響有3個方面:眼球調節障礙、角膜藥物蓄積和視網膜病變,前兩種可以逆轉,第三種病變可以帶來永久性失明,需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4.非甾體抗炎藥主要作用為抗炎、止痛和退熱,無免疫抑制作用,不能控制自身免疫反應的進展。主要用於治療SLE的發熱和關節炎。常見的NSAID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腎毒性、抗凝作用、皮疹和肝毒性等。

5.其他治療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和血漿置換可用於部分一般治療不能控制的難治型患者;中藥如雷公藤製劑有一定療效;幹細胞移植用於嚴重的難治性SLE患者。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