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黑斑息肉綜合症的臨床惡變特點是什麼?

黑斑息肉綜合症的臨床惡變特點是什麼?黑斑息肉綜合症的臨床惡變特點是什麼介紹如下:
黑斑息肉綜合症(PJS)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以口周、肢端特異性黑斑,胃腸多發息肉和家族聚集為三大特點。臨床上極少見。發病率低,僅為1/25000。隨著人們對該病瞭解的逐漸深入,腸道息肉惡變明顯上升。本組對我院治療的兩家族PJS12例的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集15年我院共收治兩家族PJS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齡9~65歲。其中5例因反覆發作腸套疊而行1~3次手術,1例因首發卵巢癌而手術,手術組中3例伴血便。兩家族遺傳圖譜如圖1示。圖1
1.2 惡變情況
本組中4例發生惡變,佔33.3%(4/12),其中降結腸癌1例,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腺瘤樣息肉惡變2例,1例卵巢癌,惡變時年齡為31歲。其中死亡2例,佔16.6%(2/12)。

1.3 手術情況
本組6例中,有3例因腸套疊急性腸梗阻而行部分腸切除和息肉切除術,另3例經充分準備行全腸道息肉切除術。術中共摘除息肉78枚,最大1枚為直腸乙狀結腸處帶蒂息肉達6cm×5cm×2cm,最多1例摘除息肉23枚。其中1例於術中探查胃腔,見胃壁佈滿廣基型小息肉,近賁門外漸平坦,實屬罕見。

1.4 隨訪
本組只及時隨訪一個家族中的7例患者。複查時,行腸鏡、胃鏡、全腸道低張力鋇劑造影檢查。此家族中惡變3例,其中1例女子因卵巢癌而手術,術中發現有腸道息肉後才診斷PJS,術後8個月死亡。此女患者之長子因腸套疊行腸切除手術2次,第2次手術後病理為結腸腺瘤樣息肉惡變,第3次手術時證實為結腸癌肝轉移,最終衰竭死亡;從發病到死亡共生存3年;余隨訪至今。另一家族5例中經手術治療1例,並證實為息肉惡變,但此家族因「自卑感」而失訪。

2 討論
PJS男女發病率相近,本組男女之比為1.2︰1,約為1︰1,這與報導[1]相近。由於近些年的報導例數逐漸增多,惡變的趨勢也明顯上升;腫瘤好發於消化道各臟器,女性患者的卵巢也是好發部位。而惡變病例中,具有明確家族史的佔相當數量。本組惡變患者中,除1例為24歲外,其餘均超過30歲。因此,對30歲以上的家族性患者群更要警惕惡變的發生,手術指征也適當放寬。由於內鏡的應用,使診斷和治療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們也由靠手法觸摸發現息肉,逐漸過渡到術中與腸鏡相結合的方法。儘量保留了腸管,減少了腸道切口,息肉切除也較徹底,術後恢復良好。對於急診手術的患者,也應在術後及時隨訪,可在6個月後考慮充分準備後的再次「根治性手術」。

本組4例惡變患者中,有3例為大腸內的息肉惡變,佔75%。其它文獻報導,息肉惡變為直腸癌和結腸癌的數量明顯高於其它部位。我們認為發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腸的蠕動較小腸緩慢;二是大腸具有貯存功能;因此對息肉粘膜會產生反覆的機械性刺激,而糞便中的致癌物質與息肉粘膜接觸時間也在增加。這種生理特徵,使惡變機會大大增加。這一改變也符合在STK 11 胚系突變基礎上遭受「二次打擊」導致了PJS患者發生惡變。有研究表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LKB 1 /STK 11 )基因突變是PJS重要的分子遺傳基礎,該息肉染色體SPI 4 區有一個重要的腫瘤易感基因致此病的惡變率高達45.5%[2,3]。因此,我們認為該病是一種腫瘤易感性疾病,在診斷治療上要格外警惕,尤其是要注意該病患者中大腸息肉的惡變情況,爭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在對此類家族病人的治療和隨訪時,要與家族成員進行良好的溝通,取得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