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是什麼?消化性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是什麼介紹如下: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亦可發生於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周圍及含有異位胃粘膜的美克爾憩室。這些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
【病因學】寧波市中醫院消化內科孫聰
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粘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本病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與其發生有關。
【臨床表現】
上腹部疼痛最為常見,有節律性、週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疼痛性質常為隱痛、灼痛、脹痛、飢餓痛或劇痛,亦有無疼痛者(約10%~25%尤其是老年人)發作可伴有噯氣、反酸、流涎、噁心、嘔吐等症狀。併發症有出血、穿孔、幽門狹窄及胃癌等。
【診斷】目前主要用電子胃鏡檢查有確診價值,不能耐受胃鏡者可行X線鋇餐檢查,
【治療】
一般治療:保持樂觀情緒、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酒、並避免咖啡、濃茶和刺激性調味品及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四匹林等,對本病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很重要。
藥物治療:制酸劑:如碳酸氫納、氫氧化鋁、硫糖鋁等;胃粘膜保護劑,如麗珠得樂、麥滋林,鋁碳酸美,膜固思達等。抑酸藥有:組胺H2受體拮抗劑以及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是較新型的抗潰瘍藥物,臨床效果肯定。
【預防】
去除和避免誘發本病的因素甚為重要,如精神刺激、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飲食不調、吸煙與酗酒等。消化性潰瘍經藥物治療後達到症狀緩解、潰瘍癒合,仍需要給予維持量的藥物,對預防潰瘍復發有積極意義。消化性潰瘍,大多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80-95%)。後者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之一,不根除,則潰瘍不易癒合,癒合後也易復發。因此,HP相關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在應用降低胃酸藥物的同時,給予有效的抗菌藥物,根除HP感染也是預防潰瘍復發的重要環節。此外,胃泌素瘤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Meckel憩室、Barrett食管等疾病常可伴發消化性潰瘍,應予及時到消化專科治療。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