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兩口子一年前喜添男丁,夫妻倆為了這寶貝兒子傾注了不少的心血。雖說早產兩個月,但孩子還是被養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歡。但不知為什麼,這孩子總有點不對勁。都快一歲半了,還不會辨認爸爸媽媽,不會抓玩具,但卻經常用手抓眼睛。這些異常的現象開始並沒有引起夫婦倆的注意。直到最近,他們發現嬰兒的眼睛里長出了兩個白點,夫婦倆這才感覺事情不妙,趕緊抱上嬰兒去了醫院。在給嬰兒測試視力時,醫生發現嬰兒的眼睛左右擺動,不能注視物體,眼底檢查和超聲波探察發現嬰兒兩眼內各有一處異常病變。醫生還從他們夫婦處瞭解到:嬰兒是個早產兒,體重不足1500克,又遇難產,經過吸氧並在溫箱內搶救10天才轉危為安。根據這些情況,醫生肯定地說:"你們的孩子患的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今後很可能會看不見東西。"這句話猶如五雷轟頂,嚇懵了林先生兩口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已成為高收入國家兒童致盲的首位原因。這一問題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在我國的絕大部分地區已經相當重視,但讓人遺憾的是,尚有不少初為人父為人母的年輕夫妻對新生兒眼疾認識不足,不注意早期觀察。
為什麼早產兒易發生視網膜病變呢?
正常眼睛是一個球形結構。眼球壁的最內層為視網膜,也就是我們看到物體的感光層,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容易出現病變,即在玻璃體內異常增殖。這種異常結構一方面阻止了光線到達視網膜,影響了玻璃體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組織會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的脫離,導致患兒失明。正常分娩的新生兒,一般在媽媽懷孕後38周出生,此時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早產兒則不然,出生時視網膜沒有發育成熟,出生後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生上述變化。所以,這種病多發生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這也是引起新生兒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險因素之一,氧氣本身是並沒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兒身體對高濃度氧氣的過度反應。新生兒身體發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時,血管會像藤蔓一樣向四周生長。當外界給予充足的氧氣時,血管就"懶"得生長。一旦停氧,視網膜血管則過度增生,導致視網膜增殖性病變而失明。但是吸氧的早產兒不一定都會發生眼底病變,即使視網膜血管有損傷,在早期還是可以自癒。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給氧標準掌握不好,氧氣濃度過高、時間過長才會誘發視網膜病變。因此只要按照標準給氧,新生的嬰兒也不會遭遇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五期:
依據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進程,主要分為五期:
第1、2期為觀察期,早產兒視網膜血管尚未發育成熟,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視網膜周邊血管停止生長,視網膜有血管區和無血管區形成一條分界線。隨著病情發展,分界線變寬,變厚,可形成嵴。終止於該嵴的動脈、靜脈迂曲擴張。該期部分患兒可以自發消退,部分進入第3期,同時少部分患兒在該期需要治療。
第3期是最佳的治療時期,這段時間很短,在醫學上稱為窗口期。如果在此時期內使用激光進行治療,預防新生血管形成,或使新生血管消退,療效較好。約有20%-25%的患兒,病情繼續發展,進入第4、5期。
第4、5期:視網膜新生血管有機化膜形成,可引起視網膜脫離。重症者視網膜全部脫離,整個玻璃體充滿白色機化組織,直達晶狀體後,形成"白瞳",視力完全喪失,只能通過手術的方法做玻璃體切割或鞏膜環扎,部分患者可維持一定視力,但預後較差。
如何儘早發現嬰兒的眼疾呢?
那麼,怎樣才能儘早發現呢?一般地說,新生兒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個月時,可以協調地注視物體,眼球可隨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90°;3個月時出現手眼協調,會用手去抓跌落的物體,並開始認識母親和熟悉的物品;6個月時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歲時可以注視3米遠的物體,能區別物體形狀,開始喜愛看圖畫。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生長發育期間的視力變化,如在相應的階段裡達不到上述視力標準時就應引起警惕,儘早求醫。
為了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在2004年衛生部還發佈了《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對有發病危險的新生兒,如同時有胎齡不足38周或者體重低於2000克,並且出生後發生窒息、接受過吸氧或輸血治療的新生兒,必須常規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檢查。胎齡大於32周或出生重在1500~2000克者,應在出生後第四個星期檢查。胎齡大於28周或體重在700~1500克者,應在出生後第二個星期進行初次檢查,以後每星期檢查一次。胎齡小於28周或體重小於700克,應在出生後第一個星期進行初步檢查,以後每星期檢查兩次。上述檢查要持續到視網膜發育成熟,檢查中一旦發現有病變,應及時進行治療,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避免悲劇的發生。
同時對早產兒吸氧的指正及用法、用量都做了相關的規定。以此避免因為吸氧不當引起的視網膜病變。
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方法
目前治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在上文也已提及。而趙教授是目前國內極少數開展小兒視網膜病變手術治療的醫生之一。
一、病變區視網膜的光凝及冷凝。
二、鞏膜扣帶術。
三、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玻璃體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開窗式玻璃體切除術、閉合式玻璃體切除術以及保留晶狀體的玻璃體切除術。
減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致盲重在定期隨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早期發現,可以進行視網膜激光或冷凍手術,許多病變可以消退。但是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疾病進入晚期,患兒喪失了手術機會,最終視力喪失,眼球萎縮,留下終生遺憾。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