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如何分類?子宮肌瘤如何分類介紹如下:
子宮肌瘤原發於子宮肌層,當繼續增大時可向不同方向發展,根據肌瘤與子宮肌壁的
關係而分為以下3類)。
1.肌壁間肌瘤(intramuralmyoma) 最常見,佔60%~70%。位於肌壁內,周圍均為正常的子宮肌組織所包圍。
2.漿膜下肌瘤(subserousmyoma) 約佔20%。肌瘤向子宮漿膜面生長,突起在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層覆蓋。若瘤體繼續向漿膜面生長,僅有一蒂與子宮肌壁相連,成為帶蒂的漿膜下肌瘤,營養由蒂部血管供應,因血供不足易變性、壞死。若蒂部扭轉而斷裂,肌瘤脫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離性肌瘤。若肌瘤位於宮體側壁向宮旁生長,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稱闊韌帶肌瘤。
3.黏膜下肌瘤(submucousmyoma) 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約佔10%。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根據肌瘤所在的部位不同還可分為宮體肌瘤(佔92%)和宮頸肌瘤(佔8%)。宮頸肌瘤較少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症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子宮肌瘤可以單發,也可多發,各種類型的肌瘤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