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預防子宮頸癌,型號非愈多愈好,醫生籲認清疫苗種類

子宮頸癌位列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十位,也是全球女性第二號癌症殺手。由於這是一種由重複感染病毒引致的癌症,但可透過疫苗預防。醫學界近年亦鼓勵婦女接種疫苗,以減低感染機會,不過卻令不少女性以為疫苗包含的「型號」愈多愈好,但卻忽略了疫苗的效能,建議婦女應加深認識疫苗種類,正確選擇疫苗,並應諮詢醫生意見。

子宮頸癌是持續感染致癌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致,持續感染後,由子宮頸細胞病變逐漸惡化而成癌症,癌細胞可繼而侵蝕並破壞子宮周圍組織及擴散到其他器官。目前,子宮頸細胞抹片檢驗可驗出子宮頸是否已出現病變的細胞,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作出治療,而接種疫苗也是預防HPV感染,減低細胞出現癌前病變,以致進一步惡化為惡腫瘤的方法。

在台灣負責全民子宮頸癌預防疫苗接種計劃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腫瘤專科醫生曾志仁(圖)表示,HPV病毒有超過100種不同型號,但只有約16種屬於致癌型號才會引致子宮頸癌,其餘低危型的HPV則會引致性器官疣或皮膚疣。在高危型中,HPV 16和18是最常見的型號,可導致70.7%的子宮頸癌,其次為HPV 45、31、33、58,可導致14.5%的子宮頸癌。因此,認識致癌的型號,有助更正確地選擇疫苗。

曾志仁指出,台灣疫苗接種計劃的目的在於預防子宮頸癌,在選擇疫苗上應有3個原則,包括預防癌症、切合本地最流行的HPV型號,以及成本效益。他又稱,市民應注意不要以為疫苗能預防愈多疾病愈好,疫苗主要是防癌,應衡量接種疫苗的目的,將患子宮頸癌的機會降至最低。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