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已進入高溫季節,日最高氣溫可達到35攝氏度以上。夏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傷寒、痢疾、霍亂等,部分地區甲肝、麻疹、腮腺炎也有流行發生,日本腦炎、中暑是預防的重點。
七、八、九月蚊蟲最為活躍,預防 日本腦炎不容忽視。 日本腦炎俗稱大腦炎,是由 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急性傳染病,無免疫接種史的兒童是易感人群。預防的關鍵是按時接種 日本腦炎疫苗,加強防蚊、滅蚊、消滅蚊子孳生場所。由柯薩奇、埃可等腸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腦膜炎也是流行發生季節,病例常有高熱、腦膜刺激等臨床癥狀,類似于 日本腦炎,應引起兒童家長的重視。要教育兒童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不要長時間在空氣不流通的空調房間等場所逗留。
由于夏季人體容易大量出汗,喪失水分,導致電解質丟失,循環血量減少,從而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肌肉疼痛等臨床表現,有的病人可出現高熱等癥狀,嚴重者如患熱射病可導致死亡。為此要重視防暑降溫,尤其在高溫下作業的人員更要做好個人防護,采取及時補充含鹽的水分,工作場所加強通風降溫,調整作息時間等預防措施。年老體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間通風降溫,勞逸結合,適當補充水分和營養。現在使用空調的家庭較多,市民在使用家庭空調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7℃,相對濕度在50-60%,同時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以防感冒發生。
夏日人體出汗多,飲水也多,胃酸等分泌物易被沖淡,影響消化功能,也會降低胃腸道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加之日常飲食中生冷食品較多,例如瓜果、涼拌菜、涼面等,稍不注意容易引發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這一季節要特別警惕霍亂等急性腸道傳染病的傳播,不可多食海產品,品嘗海鮮時盡量要燒熟煮透;此外,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食品易變質,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時有發生,為此應嚴把“病從口入”關。街頭不潔食品、隔夜飯菜不要隨便進食。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