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出版商憂代價更高校長倡先小試牛刀

出版商憂代價更高校長倡先小試牛刀
(明報)9月1日星期一05:10
【明報專訊】早於6年前,政府帶頭以試驗性質推行電子書包,但最終未能普及化,出版商及學校均認為政府目前鼓勵的電子書雖有優點,但存在隱憂。有學校認為,問題根源在於電腦機價及維修費高昂,並非所有家長能夠承擔。出版商則認為只得個別出版商與學校合作,孤掌難鳴。若純因書價高昂而推出電子書,是「用更昂貴方法,解決一個昂貴問題!」

社會接受程度是關鍵

出版中學教科書的導師出版社,社長石國基表示,電子書能否大行其道,關乎社會的接受程度,「商人很敏感,時機未成熟不會貿然投資,以電子書取代現有教科書是超越傳統的突破,政府要有統一的運作模式,加上各界人士接受,出版商才會有信心開發電子書材料,但目前距離成熟期還有一段遠距離」。

石國基續說,出版商的另一憂慮是社會的版權意識仍然薄弱,恐怕電子書最後跟唱片及電影業般受到盜版衝擊,血本無歸,「現時出版商須出版中英文兩個版本的教科書,若要再細分紙版及電子版書籍,根本沒法承擔」。

不過,知識產權署 發言人表示,政府在5個月前生效的《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中引入新條文,任何人製作、輸入、輸出規避器件作出售或出租用途均須負上刑事責任。新條文亦適用於電子書。

資小﹕學校家長最關注硬件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志鴻表示,學校及家長最關注的是硬件問題,因為並非所有家長都有能力購買電腦,家長亦憂慮自己未能以電腦科技指導子女學習,而且學童長期對着電腦上課,視力或會受損。

張補充,他曾到美國 視察以電子書教學的「未來學校」,「他們有一隊人專責技術支援,但本港的學校就未必有這樣大量的資源作後盾」。張認為一刀切推行電子書並不可行,但可先以「分科」形式小試牛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