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巴士公司花招伎倆轉乘優惠形同搵笨

(明報)06月03日星期二05:05AM

【明報專訊】《明報》記者從南區區議會  取得一份文件,顯示港島南區巴士轉乘計劃的28個組合,每日只有3616人使用,佔南區巴士線平均每日約34萬人次的大約1%;更有組合的使用人次是零。這一份文

件的數據,清楚地將一個包裝成優惠市民的巴士轉乘優惠計劃,實際只是一個實效極微,甚至可以說是口惠而實不至的花招伎倆。負責監管巴士公司的官員,不但應該檢討現行計劃的安排,將之改善至名副其實,更應敦促巴士公司公開全港逾200個轉乘計劃的使用人次,讓公眾監察。

轉乘優惠須名副其實益乘客

回歸初期香港通縮了超過5年,巴士票價卻一直維持不變,當時市民要求巴士減票價,在強大輿論壓力之下,巴士公司堅持不減票價,但是推出所謂回程票價折扣和巴士轉乘優惠等措施,化解要求減價壓力。到去年底,各家巴士公司共提供200多個巴士轉乘計劃,覆蓋全港大約400條路線的七成。

近年本港告別通縮,通脹重燃,而且升溫,影響市民的生活,侵蝕市民的財富,與原先巴士公司提供轉乘計劃的客觀社會環境,已經截然不同,但是從實際情來看,巴士公司的轉乘計劃至少還有以下三個功能:

(1)票價收入只受到輕微影響,換來很大的宣傳效果。目前巴士轉乘計劃的搭客,每日約有12萬人次,佔全港每日約400萬巴士乘客,不到3%,透過轉乘計劃,付出微不足道,但巴士公司可以宣揚已經回饋社會,站在道德高地,無懼社會和輿論壓力。

(2)轉乘計劃可以作為削減成本的工具。例如巴士公司要削減一些乘客量不多的路線,在區議會層面會遇到很大阻力,巴士公司往往以其他路線轉乘優惠,來誘使區議員接受。證諸過去一些情,巴士公司確實得償所願。最新一宗是九巴  欲取消行走上水  至佐敦逾30年的70號線巴士,就是以提供一系列轉乘優惠,作為交換條件,九巴與相關多個區議會還在討價還價之中。

(3)巴士公司還可用轉乘計劃,作為鞏固和擴大市場佔有率的手段。例如九巴為抗衡地鐵  和九鐵  合併,去年底實施涉及21條路線的轉乘優惠計劃,大都是新界東、西之間的往來路線,主要由屯門  、元朗到沙田  、大埔  、上水和粉嶺  ,目的不在開拓客源,而在謀求鞏固或擴大市場佔有率。

無論如何,巴士公司實施轉乘計劃,所費不多,卻是一個「退可守、進可攻」的做法,運用於不同時空,都可以為巴士公司的利益服務。轉乘計劃的出發點,是為巴士公司牟取最大利益,而非讓市民省錢為前提,因此轉乘計劃的具體效果如何,並非巴士公司所關心。

例如南區巴士轉乘計劃之中,有從港島南乘搭4號、43X到瑪麗醫院  轉乘46X到灣仔的組合,所需車費較多條由南區直接到灣仔、而且行車時間較短的路線更貴,這樣的組合,肯定乏人問津,因此,在南區28個轉乘計劃中,這個組合的使用人次是零。又例如由石排灣到中環  、石排灣到銅鑼灣  的7號和76號線組合,都在漁光上車到石排灣轉乘,但是石排灣和漁光相近,根本鮮有人搭車由漁光到石排灣轉乘,因此每日平均只有1人次使用。這種完全不切實際的轉乘組合,除了是湊數以外,看不到有任何實際需要。

運輸署  有監管不力之嫌

城巴  和新巴  對於有關情,只說轉乘計劃旨在為乘客提供更靈活路線組合,以供選擇,但是對於使用率如此低,拒作解釋。至於南區巴士轉乘計劃,有3個組合無乘客使用,運輸署的解釋是它們是刪除一些原有行車路段的代替品,但是路線重組後,乘客更少。這樣的答覆,充分顯示巴士公司和運輸署都不正視問題,遑論設法改善了。巴士公司重組路線時,存在「名加實減」誘因,以圖蒙混過關;運輸署作為監管者,應該洞察巴士公司的線路佈局,是否提供足夠方便,符合市民利益。如果當局配合巴士公司炮製「假優惠、真削線」的巴士路線,就更加不應該了。

所以,我們要求當局將現時全港200多個巴士轉乘計劃的乘客使用人次公開,讓公監察,使市民的利益不致在一些「優惠」的假象中,遭到侵損。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