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痔瘡@生活資訊小百科的相關資料

 33 1234

如廁打機慎防生痔瘡分心易致肛門受壓宜10至15分鐘完事

都市人經常出外用膳,多肉少菜,容易養痔為患。有外科醫生指,如廁時打機,分散注意力下令排便用力過度或過份心急而不斷向肛門施壓,都是生痔瘡元兇,每10位痔瘡病人就有3至4位「衰心急」。醫生指最理想姿勢應是上身稍往前傾,與下肢形成35度角,有助「路路暢通」 ...

無痛溶解痔瘡病人毋須留醫

痔瘡問題困擾不少多肉少菜、少喝水、經常久坐的都市人,醫管局數字顯示,2013年有近2.3萬人因痔瘡入院,傳統的治療方法,除了用藥外,病人需接受局部麻醉治療,並要短暫留醫。近期本港引入「無痛痔瘡溶解技術」,患者可不用接受麻醉下根治痔瘡之痛,且不用留醫,費用 ...

新微創手術減病人痛楚結紮治痔瘡三日康復

痔瘡問題困擾不少上班族,一旦高纖飲食或使用通便劑等療法失效,或需要做手術,但是很多人都怕復原時間長難請假。醫學界引入新一代微創手術「痔動脈結紮術」,以超聲波探測找出痔瘡血管,再用針線結紮,較傳統要「屁股開花」式開刀,傷口疼痛大減,患者平均3日內可 ...

動脈結紮,減痛醫痔瘡

衞生防護中心報告早前研究發現,13.5%受訪者曾患痔瘡。治療痔瘡之痛可望減輕,一項臨床研究顯示,使用痔瘡槍(PPH)術後痛楚達5分(10分滿分),但用痔動脈結紮術(THD)治療,痛楚程度可大減至1.57分。 研究跟進2012年二月至2013年七月於東區醫院外科部接受痔瘡手術的76 ...

痔瘡分四級初期可服藥控制

俗語云:十個男人九個痔,但痔瘡其實非男性才會患上,女性也會有痔瘡,尤其是懷孕以後。外科專科醫生林貞華表示,年過五十歲人士,超過一半人曾受痔瘡困擾,即有不同痔瘡病徵。一般而言,若痔瘡未有出血又未有突出肛門,不用特別治理;一旦出血應求診,因為出血除了是痔 ...

食麻辣雞煲易引致痔瘡

不少人會選擇在寒冬時進食雞煲、麻辣火鍋等「重口味」食物,望暖胃暖身。醫生指痔瘡個案亦因而較其他季節多兩至三成,建議市民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免痔瘡出現或急性復發。冬天邊吃火鍋邊喝冰凍飲品固然「過癮」,但外科醫生林貞華指此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引起痔 ...

出血誤認為痔瘡發現已腸癌肝轉移

50歲出頭的陳先生,由於感冒久咳不癒,身體檢查時卻意外發現結腸有腫瘤,且經進一步的化驗,不僅發現淋巴轉移,同時更在主動脈和脊椎神經已有轉移現象,在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陳周斌主治醫師建議下,使用化療搭配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除了有效控制病情外,更 ...

痔瘡七忌

1,忌飲酒飲酒可使痔靜脈充血、擴張,痔核腫脹。 2,忌辛辣痔瘡患者如果嗜食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生薑等,可促使痔瘡充血,從而加劇疼痛。 3,忌飽食暴飲暴食、進食過飽,會加大痔瘡的發病程度。 4,忌久坐久坐不運動,失眠會使腰、臀部的血液循環 ...

高職女士痔瘡求診增,久坐與壓力乃元兇

近年高職位女性生痔瘡求診趨增,主因工時長、久坐電腦前工作,工作壓力大亦可致病。有女行政經理長「血栓痔」,最終要動手術才能解除痛楚;醫生籲大便出血宜作檢查。該名40多歲的公司女行政經理,因長時間工作,同時長期有便秘問題,其肛門長出一粒血栓痔,即血液凝 ...

便秘谷不出痔瘡

大便出血,可大可小,輕則痔瘡流血,嚴重可以是大腸癌的徵狀。「十男九痔」雖然有點誇大,但痔瘡極之普遍,50歲人士有一半受痔瘡困擾;至於大腸癌,更不能小覷,2013年的新症人數將超越肺癌,成為香港頭號癌症。 鄭志文醫生請來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講講大腸健康。 對 ...
 33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