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早產@生活資訊小百科的相關資料
荷爾蒙變化宜第二週期驗牙孕婦牙齦炎或致早產
懷孕會為身體帶來不少變化,孕婦或會發現刷牙時或者吃堅硬食物時容易流牙血,或是患上牙齦炎。香港大學牙周病專家表示,孕婦因荷爾蒙變化較容易牙肉發炎,曾有孕婦因持續流牙血、牙肉腫脹致牙齒「走位」,忍無可忍下才求診。牙科診治對孕婦十分安全,專家建議在 ...
每20嬰兒1個不足月廣華心理小組助早產B父母減壓
早產嚇怕不少準媽媽,但對風險卻未必認識。資深護士指,每20位新生兒中有1人是早產,引發的健康問題更會對父母帶來很大壓力。林先生的孩子僅24周便出生,在兒科深切治療病房留醫半年,他與太太當時只求兒子生存。為幫助早產兒家長,廣華醫院成立心理支援小組,令 ...
早產兒患自閉機率高
瑞典研究發現,早於懷孕27周前出生的極端早產兒,到6歲時確診自閉症機率遠高於足月出生的孩子。
早產與自閉症息息相關,瑞典研究發現,懷孕27周內出生的極端早產兒,到6歲時確診自閉症機率遠高於足月出生的孩子。研究追蹤逾100名極端早產兒的腦部發展,包括在 ...
早產B抵抗力差,父辭工照顧
明天是「世界早產兒日」,有專科醫生指,早產嬰因身體器官未發展成熟,如肺部、心臟及腸臟等,導致他們抵抗力較差,更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顧,才可健康成長。有照顧早產嬰的爸爸便因為「唔知聽日仲見唔見到兒子」,毅然辭去工作,全職照顧兒子。
林爸爸(中)因為「唔知聽 ...
早產嬰患自閉風險高
研究發現,早產嬰的腦部神經系統連接出現異常。資料圖片
早產會影響嬰兒腦部神經系統發育,增加成長期出現學習及情緒控制欠佳的風險。美國一項研究為76名早產最少10周,以及58名正常出生嬰兒進行腦部功能檢查,結果發現早產嬰的腦部神經系統連接出現異常,尤 ...
孕婦常吃快餐零食易誕早產B
準備孕育小生命的「準媽媽」應戒口少吃垃圾食物,澳洲首次有研究發現,婦女在準備懷孕前,若經常食快餐、零食等垃圾食物,生早產BB的機會較飲食健康的婦女高出五成。專家指,早產會令BB發育不健全,嚴重可為BB帶來腦癱、失明及失聰等後遺症,準媽媽應為BB健康著想,改善飲食 ...
早產嬰增視障或失明風險
醫療技術進步雖令不少早產嬰可以長大成人,但嬰兒嚴重早產,視力發展未健全,出現視力問題機會大增。英國每廿名嚴重早產嬰兒中,就有一人出現視力問題,每日有多達四名兒童登記為失明或弱視。當地一個關注失明兒童的機構Blind Children調查顯示,過去十年因早產 ...
孕婦染李斯特菌,早產B夭折
孕婦進食奶製品必須提高警覺。衞生防護中心今年四月中接獲四宗李斯特菌感染個案,一名嚴重早產女嬰透過母體感染,僅懷胎廿三個星期便出生,經搶救無效夭折;另一名懷孕十九周的孕婦經治療後可繼續懷孕;餘下的一名五十九歲女病人接受治療後已出院。
稱沒有進 ...
產子不足年半再懷孕易早產
所謂「有仔趁嫩生」,不少夫妻若有心「追多個」,可能在首名子女出生後不久,便急不及待再努力「造人」。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產婦在分娩不足十八個月便再次懷孕,早產風險會顯著上升。
最理想懷孕間隔未有定論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於《國際婦 ...
早產嬰激素治療護腦
早產嬰的永久殘障風險高,瑞士一項研究發現,及早給予早產嬰紅血球生成激素治療,有助預防腦部長期創傷。研究有500名在孕期26至31周早產出生的嬰兒參加,他們分成兩組,一組在出生時接受三劑的紅血球生成激素治療保護腦部,另一組則只給予傳統的支援治療。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