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國企海外併購 失敗中成長 不盲目追價 擺脫財大氣粗形象

中國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渴求日益旺盛,愈來愈多的國企近年反客為主,主動前往海外尋求上游資源。但過去一年對於積極在海外擴大版圖的大型國企而言,卻是喜憂參半。有分析認為,今年因為價格分歧而告吹的幾宗交易,表明中國企業正擺脫財大氣粗的形象,逐漸趨向理性,但也有不少失敗收購反映中國企業對於海外併購的經驗仍顯稚嫩。

2011年中國資源及能源企業可謂國際併購市場的生力軍。金屬行業的五礦資源(1208),煤炭業的中國神華(1088)、兗州煤業(1171),石油石化業的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中海油(0883),紛紛在海外舞台活躍。據彭博資訊統計,該類中國企業過去一年曾公布或已完成的收購涉及91宗(包括最終告吹的交易),總規模超過581億美元(約4531億港元),兩項數字均是有紀錄以來最多。

今年前十大收購案3宗告吹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意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但從併購的成功率來看,過去一年有中國公司參與的資源能源收購額前十大個案中【表】,順利完成的只有5宗,而告吹的3宗恰好是規模最大的3宗,可見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佔據今年收購榜頭名的,無疑是中海油增持阿根廷第二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商PAE。中海油去年3月入股阿根廷油企BEH旗下BridasCorporation,首次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拉丁美洲。去年底又擬以向Bridas增資形式,增持PAE股權至100%,總代價70.59億美元(約548 億港元)。惟中海油與PAE股權的賣方英國石油(BP)周旋了近一年後,BP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改變,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市場估計,BP對出售由積極轉為消極,一方面是一年前簽定買賣協議時的國際油價較低,另外現在的BP已走出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低谷,毋須再變賣資產應付賠償。而過去一年阿根廷正值大選,政權更迭令項目遲遲未獲當地監管機構批准,中海油可謂由始至終都沒能掌握交易的主動權,處處受制於人。

政治因素影響併購多阻滯

同樣遭遇也發生在五礦資源身上。銳意進軍上游的五礦今年兩度出手併購,4月份頭炮收購非洲及中東礦企Equinox出師不利後,9月再宣布收購另一間於剛果經營銅礦的公司Anvil。交易雖仍在進行,卻也因為Anvil剛果項目的另一名當地股東Gécamines從中作梗而停滯不前。交易限期由11月下旬延遲至12月初,之後又延長至明年1月。

Anvil與Gécamines的爭議一日未解決,收購便有中止的可能。分析員認為,五礦顯然是沒有預料到上述風險,事件同樣反映了該公司收購的經驗仍有待改善。

五礦「被搶親」不追價

但總結過去一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失敗,並非完全令人沮喪。回到五礦的首個收購Equinox,公司出價63億加元,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商Barrick,不惜以高出整整10億加元的代價「搶親」。對於五礦放棄收購,市場褒貶不一,但有分析認為,此役改變了中國企業財大氣粗、為求收購不惜一切代價買貴貨的形象,反映中國公司逐漸趨向理性。

今年中國資源企業海外併購第三大,即中石油原擬收購加拿大Cutbank Ridge頁岩氣項目,也表現了中國公司走向成熟的一面。今年2月,中石油宣布以54億加元(約432億港元),向Encana收購該項目之50%股權,但交易在近4個月的談判後終止,主要是雙方在估值方面未能達成一致,同樣是反映國企不會盲目追價收購。

2000至2010年中國工業生產值複合年增長15.5%,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源及能源消費國。公開資料顯示,十年間中國銅消耗量由190萬噸升至720萬噸、原鋁消耗由330萬噸增至1400萬噸、煤炭消耗由7.37億噸增至17.1噸、原油消耗由2.24億噸增至4.3億噸,惟期內國內資源及產能擴張難以應付需求,愈來愈依賴從海外進口資源及能源。

西方缺水售產套現需中國出手

中國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有增無減,2012年勢必又是中國企業積極進行海外收購的一年。以往中國海外收購失利,不少都與政治因素相關,但經歷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後,大環境已有所改變。兗州煤近期想併購的澳洲
Gloucester Coal,及中石化覬覦的西班牙油企Repsol,賣方均身陷財困,不得不出售資產套現,可見海外企業愈來愈需要資金雄厚的中國企業參與。

以上變化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但可以想像的是,中國企業於未來的海外收購中一定會繼續遭遇挫折,甚至受制於人。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公司應從每一次失利中總結經驗,在失敗中提高海外收購的經驗,成為真正的跨國企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