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其他] 最「陰濕」的投資工具

(星島)10月26日星期日06:30
(綜合報道)

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  因為炒賣外匯衍生工具Accumulater(「累積期權交易合約」),錄得帳面高達一百五十五億元的巨額虧損,公司市值在一夜間損失過半,震動了整個金融界,同時也令公眾對這種金融工具的殺傷力刮目相看。

  美國  股神巴菲特曾經形容,衍生投資產品是金融界的大殺傷力武器,今次香港投資者,相信是繼雷曼迷債後,另一次感受到這些大殺傷力武器的威力。Accumulater(「累積期權交易合約」)這種產品,在今年中股市下跌時,已經一度受傳媒廣泛報道,還被部分損了手的投資者謔稱為「I'll kill you later」,這種產品可以用來和股票掛鈎,也可以和外匯掛鈎,而運作起來,是怎樣操作呢?

  「筍價」入貨請君入甕

  簡單來說,「累積期權交易合約」是一紙投資者和發行商訂立的買賣合約,這個合約通常有幾個條款,包括︰

  一,容許投資者以折扣價買入揀選了的投資項目,譬如在港交所  股價一百元時,投資者可以九十元的「筍價」入貨;

  二,當股價不斷上升,到某個水平,譬如說港交所股價升到一百一十元,這個以「筍價」入貨的條件就會自動終止,投資者如想繼續遊戲,就要另訂一張新合約;

  三,作為換取「筍價」入貨的代價,投資者要承諾在股價下跌時繼續接貨,而且買入的股票數量會加倍;

  四,合約通常會有一段有效期,譬如說半年或一年。

  投資者又怎會願意購入這些產品呢?初開始時,他們可能看中某些藍籌股,認為有長綫收集和投資的價值,當發行商向他們介紹這些產品時,這些投資者覺得能夠以「筍價」吸納心儀藍籌,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就開始入彀。

  那麼,投資者又是怎樣輸得焦頭爛額呢?

  正如很多投資損手的故事,輸錢皆因贏錢起。當投資者買入這項產品,遇上過去兩年股價暢旺時,都會得嘗甜頭,而為這些衍生產品對沖流入的資金,往往又會推高相關股票的價格,由於合約訂明股價升高後,合約就會失效,要再買平股就要另訂新合約,結果令投資者在自覺和不自覺間接受不斷調高的接貨價。

  慘劇的開始,是在股價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出現。因為當股價下滑,投資者發覺要雙倍接貨,手頭資金消耗速度加倍,部分人開始無法承接,被逼在市場「斬倉」沽貨,結果形成互相踐踏,股價愈跌愈深。這時很多投資者才發覺,原來一年的合約,等如要在期間的二百多個交易天,每天都要拿錢贖身,試過有些投資者離港外遊,也被要求先放下支票,預備股價下跌時「補倉」。

  這種大殺傷力武器恐怖之處,是很多投資者在簽署合約時,沒有想過承諾半年或一年的入貨量原來會是如此龐大,這部分解釋了為甚麼中信泰富炒燶澳元,合約會涉及九十億澳元的巨款!對不幸中了陷阱的輸家來說,天天要承受買入即輸大錢的股票,無疑是精神上的折磨。

  典型大殺傷力武器

  Accumulater殺傷力大,只要花點甜頭便吸引到投資者高追,最後就可「盡殲」大群對手,這種戰術令人想起率領迦太基人大敗羅馬軍團的名將漢尼拔,他倚靠在生滿蘆葦的沼澤旁邊,從側翼向人數眾多的羅馬軍團施襲,大批士兵被逼擠壓在一起,結果不是死於刀兵之下,就是因人逼人淹死水中。

  很多造成金融海嘯的大殺傷力產品如債務違約掉期(CDS),設計者都可以說出一個包裝得堂皇的雙贏方案,譬如降低利息成本、幫助低收入人士可以置業之類。金融業本質是作為資金流動的潤滑劑,有服務各行各業的天職,所以儘管產品弄得世界天翻地覆,還需要有道德上的解說,亦讓金融監管機構多了交代餘地。Accumulater設計得如掛上魚餌的尖鈎,理論上設計者可以自圓其說,解釋這是方便投資者在「低價」不斷「累積」股份,不過落到現實操作時,真正的效果往往就令到輸錢者益發覺得這種產品「陰濕」。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