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06月08日星期日06:30AM
(綜合報道)
全球商品漲價,通脹成為當政者日益關注的議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美國 ,最近亦對商品價格接連出招,其中最令人側目的一招,是高調透露徹查是否有人為操縱包括油價在內的商品期貨買賣,但諷刺的是,正當政府有形之手指向期油買賣,油價在過去兩日再度飆升,似有示威之意。
油價在上周五狂升,紐約 期油大漲十點七五美元 ,報每桶一百三十八點五四美元,升幅高達百分之八點四。以色列 官員揚言將攻擊伊朗 核設施,更成為炒賣的藉口。在種種利淡因素打擊下,美股收市大幅下挫三百九十四點,更顯油價飆升的破壞力。
全球通脹高企,不少分析認為源頭就在美國。面對歷年揮霍,債台高築,加上次按危機爆破,聯邦儲備局大力減息,結果令到游資四竄,先是推高油價,繼而是金屬、穀物等商品漸次炒高。有人認為,美國不顧一切減息,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總勝過經濟衰退,拖累全球;但亦有人認為儲局推低美元,固然有變相「賴債」的好處,而且美資可以從石油開採以至期貨炒賣等強項獲取厚利,兵不血刃就可攫取巨大利益。
期油「嘜價」似曾相識
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美國的貨幣和利率政策,可以得出完全相異的結論,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不斷積弱和商品價格持續飆升,令到物價上揚,已開始觸動美國人神經,通脹威脅經濟穩定之餘,也可能惹起選民不滿,這點無論是白宮還是儲局,都不敢掉以輕心的。
通脹威脅亮起黃燈,美國政府的反應,是聯儲局 放出聲氣,表示關注美元匯價疲弱,暗示息口可能止跌回升;不過,美國經濟就算暫時回穩,底子仍然虛弱,要用加息去打擊通脹,條件極為有限,在這個情景底下,忽然就傳出有關機構,調查是否有人操控包括石油期貨的商品買賣。
根據描述,石油期貨的操控,令人想起日前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的「嘜價」事件,尤其有報道指監管機構懷疑有大戶在交易末段,突然輸入大量買賣盤,令期油價格大幅波動,手法有點似曾相識。令人奇怪的是,油價上升經年,為何就在這個時間,有關方面才「赫然」發現有操控現象。
洞幽燭微慎防自欺
油價反覆上升,過去數載如是,唯獨今年尤烈,記得年初時油價試衝每桶一百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結果這個歷史,竟然由兩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子,以一手交易寫下。如此戲劇性的情節,當時看來,已是相當耐人尋味;現在回看,油價在破百之後,如入無人之境,不足半年竟然勁升近四成,這兩位無名小子,不啻是油商的大功臣。
有錢賺的地方,就有人鑽空子;愈多錢的地方,鑽空子就愈厲害。美國這個時間追查期貨市場有沒有操控,從政經角度令人有很多聯想,更令人驚歎的是,調查操控的話音剛落,油價稍為調整之後,臨近周末兩個交易日,竟然又再出現罕見的升勢,驅動油價再次逼近歷史高峰,美國股市亦隨之大幅波動。
這一陣子油價急升,市場宣稱不是因為需求推動,相反是怕美國衰退,美元疲弱,令資金湧入,這種說法聽來牽強,更顯升勢來得詭異,隱隱然令人覺得,無論股市、匯市或商品市場,湧現了急風惡浪。對於隔岸觀火的香港投資者來說,美國商品炒風疑涉操控,顯示了天下烏鴉一樣黑,若有人說外國有的是制度,就沒有操控或「嘜價」,那未免是有點太過天真,或者是自欺欺人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