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電訊巨頭大執位三網鼎立

(星島日報報道)醞釀逾四年的中國電訊業重組,昨日在電訊高層新任命,以及中移動(941)母公司收購鐵通而展開序幕。消息人士透露,料有關當局最快於今日,最遲下周一,便會正式宣布整個重組安排,中電信終可與聯通(762)展開近千億元收購其CDMA資產談判,而網通可望併入聯通組成新聯通,圓其流動電話夢,三網鼎立大局已定。

受電訊業重組火車頭終於啟動,除中移動跌近百分之四,收報一百二十五點一元外,其他電訊相關股份大幅飆升,中午前停牌的聯通、中電信及網通均升百分之七至一成二,京信通信(2342)更升一成半,中通服(552)亦有一成升幅。

據有關人事任命公布,網通(906)董事長張春江將調任中移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地位僅次於總經理王建宙之下,但卻兼任黨組書記,在政治方面,略高於剛調任黨組副書記的王建宙。而趙吉斌、張曉鐵、李正茂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中電信(728)亦作出相同的調動,聯通(762)集團總裁尚冰,獲調任中電信副總經理兼任黨組書記,而王曉初為總經理,繼續是企業內的一哥,但就調任為黨組副書記。同時新任命聯通董事楊小偉、苗建華為副總經理。

雖然聯通(762)集團母公司未有公布人事新任命,但傳常小兵繼續出任集團總經理,但黨組副書記則由網通的首席執行官左迅生出任。現時的人事任命雖只集中在集團公司,但按過往做法,各電訊商在短期內會召開董事會,宣布上市公司的新管理層安排。

中移動母公司併購中國鐵通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但有關安排並不涉及上市公司,中國移動集團並無透露實際作價,但市場估計鐵通市值超過二百億元。鐵通原本屬於鐵道部旗下,其網絡主要是用於鐵道調動等專業應用,並不屬於零售電訊業務,只不過見在二千年科網泡沫,而獨立運作,其後科網泡沫爆破,鐵通難以獨立生存,但鐵道部又不願收留,成為一個年年虧損的爛攤子。有業界人士說:「中國移動每年的盈利等於三家電訊商的兩倍,有資格接下這個爛攤子。」

中國移動收購鐵通後,重組五合三方案應大局已定。消息人士指出,預料未來三日,甚至最快今天內地便會公布整個重組方案,估計聯通會出售CDMA網資產與中電信,並保留GSM網資產與網通組成新連通集團。

消息人士又稱,聯通CDMA網約值一千億元,估計會分兩部分出售,中電信集團母公司會購入網絡資產,而四千三百萬名CDMA網用戶,則由中電信上市公司收購,估計每名用戶作價不超過一千元,涉資在四百億元以內。

他說:「由始至終聯通都以中央未有決定為由,拒絕與中電信洽談出售CDMA資產。」他指出,中電信已成立流動電話部,本身已為CDMA資產估價,及定下發展策略,如短期內開始洽談,料年底前完成收購。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資訊披露混亂 電訊業自暴其拙
2008-05-24

【東方日報專訊】內地電訊業重組「千呼萬喚始出來」,主要包括中國鐵通將完全併入中移母公司中國移動集團,另外中國聯通將分拆雙網,其中CDMA網絡併入中國電信,保留GSM網絡與中國網通組成新的聯通集團。除此之外,中移集團、中電信、網通及聯通亦有連串高層人士調動。

重組內容與市場早前流傳的版本相若,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人事調動的布局和安排。從已公布的內容來看,內地電訊業重組僅處於初步階段,詳情全部欠奉,例如有關交易的作價,重組對個別電訊企業的效益和市場佔有率變化等,都是投資者和市場極感關注的內容,但公布均未見提及,估計重組計劃未來仍有進一步的發展,向市場描繪更全面的圖畫。

無可否認,內地電訊業重組,對整體行業發展以至證券市場均有深遠影響,有關重組的消息在市場亦醞釀一段頗長時間,絕非急就章的決定,可惜今次重組公布的過程不見其序,只見其亂,再次暴露內地證券市場的監管水平不足,資訊披露精神似有若無,遠遠未能符合國際社會對現代化股市的要求和標準。而港交所作為本港唯一的證券市場營運商,對上市公司敏感資料披露沒有緊密跟進,做到一視同仁,難免削弱其在市場參與者心目中的威信。

事實上,有關電訊業重組的消息昨日早上已在市場流出,早上十一時許,「新華社」更已作出簡要報道,相關股份更是升得不亦樂乎,如網通和聯通分別升逾一成,中電信表現稍遜,升幅亦超過百分之六,明顯是受到重組的消息刺激,可是各有關股份均在炒賣一整個上午,接近中午收市時才相繼申請停牌,令人懷疑各電訊企業高層以及交易所方面,對於何謂股價敏感消息是否一無所知。

另一項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中移發表通告,表示這次電訊業重組只涉及母公司中移集團,與該公司無關,因此沒有如其他三家電訊公司般申請停牌,但投資者並不作如是觀,他們用沽售行動表達重組計劃將不利中移的疑慮,結果中移全日跌近百分之四,相當於恒指下跌逾一百三十點,顯示市場並不認同這次電訊業重組與其無關。如果中移與其他三家內地電訊公司一樣停牌,港股波幅便相應較小。

內地以往亦曾多次出現在敏感消息披露上進退失據的窘態,今次在電訊業重組的消息披露上毫無寸進,確實令人非常失望。究竟是無心之失,抑或對上市公司應盡的披露責任不當一回事,忽略投資者利益,滬港兩地監管機構必須嚴肅處理。內地電訊業重組,目的顯然是要增強企業效益,更有效運用資源,但從這次公布電訊業重組消息的亂象來看,有關企業及監管機構的思維亦需進行一次重大整理,以便更好地與國際市場接軌。

經過一連串的市場改革和企業改造後,內地上市公司論規模和實力,部分已躋身國際企業榜,從市值、盈利能力及知名度角度看,再非吳下阿蒙,可是對於企業管治以及對投資者權益的保障,肯定仍然停留在股改前的舊思維。內地市場必須從速改革,否則隨着上市企業規模愈大,股東數目愈多、愈國際化,只會在資訊披露上弄出愈來愈多的鬧劇,貽笑大方。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