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吹水閒聊] 講愛國,先弄清楚國家是甚麼

李怡短評:講愛國,先弄清楚國家是甚麼
談到奧運、聖火、西藏等問題,許多人就會拋出國家、民族、中國人、漢奸、賣國賊等詞彙。前天港大女生陳巧文,應記者要求,展示網友送給她的雪山獅子旗,一名無電視攝影師突情緒激動質問她:「你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相信不是無新聞部對記者要求「預設立場」,而是這位攝記受近日奧運、國家、民族的排山倒海的宣傳影響所致。
回歸以來,愛國一詞,就甚囂塵上。公民育也從要做世界公民的育,改為要做認同中國的國民育了。但甚麼是「國家」?是不是所有談愛國、國家的人都認識清楚呢?
筆者年輕時,就曾翻閱從小跟自己長大、四十年代出版的《辭海》,上引《孟子.離婁》:「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因此是先有家,才有國;而不是「沒有國,那有家」。《辭海》並說明,「近代學者謂國家之成立,須具備三要素:一、土地,二、人民,三、主權;三者缺一,即失其國家資格。」
國際法有沒有為「國家」下定義呢?據1933年在烏拉圭簽署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 》規定,國家實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固定的人口;二,既定的國界;三,政府;四,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的能力。──大體上仍是人民、土地、主權。
人民、土地、主權三者又以那一項為先呢?《尚書》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所謂民本思想。《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社稷可以狹義地解作土地,君可以廣義地解作主權。三者以人民最重要。有人將對祖國的關懷,說成是對吾土吾民的情懷,而沒有強調對主權的關懷。
中共建政後,新編的《辭海》,對國家就另有解釋,其解釋是,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即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對被統治階級施用暴力的機器」。「社會主義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對少數反動階級進行專政的工具。」《漢語大詞典》對「國家」的釋義,是「統治階級實行階級壓迫和實施統治的組織」。
新的解釋源自馬克思與列寧,其中尤以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最被共產黨人視為經典。在此書中,確認「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並否定「小資產階級思想家」「把國家說成是階級調和的機關」。
這是中共對國家的經典解釋。經過毛澤東時代「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歲月,今天若說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相對於大批下崗工人和2.1億的農民工,無疑已是一個笑話。準確地說,中國這個國家是一個特權階級對廣大人民專政的工具。所謂主權,實在就是掌握了「施用暴力機器」的合法性權力,是特權階級的權力。講到國家時,強調主權而忽視人民權益,或以掌權者可代人民在所有領域發言,正是中共當前的國家論述。

如果我們認同「民為邦本」,而國家是人民、土地、主權所構成的,那麼我們就會說楊衢雲、孫中山、譚嗣同,早年的毛澤東,都是愛國者;如果我們認為主權就代表國家的一切,那麼我們就會認同辛亥革命前的清廷、中共建政前的國民政府等同國家,也會認同中共政權的一切行為都無可置疑。
現代民主國家,較民本更進一步。民本是要求已掌權力的君主,在施政時要「以民為本」。民主則是國家權力的產生,根本就要由人民投票授權。因此,行使國家主權,包括在國內使用暴力機器,包括對外的談判,包括牽涉國與國之間人民的交往與邊界的劃定,都由人民投票授權的政府施行。沒有人民的投票,就不能構成主權的行使。這才是人民、土地、主權三位一體而構成的現代文明國家。換句話說,沒有民主的國家,人民沒有充份自由與人權的國家,它的主權行使是會受到質疑的。
當我們談到愛國、統一、民族情懷等等話題時,我們需要先回答一個問題:你明白國家的定義了嗎?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按李怡所講,中國就唔算係一個國家,因為冇民主。所以佢同陳巧文死都唔認係中國人。佢地以前認係香港人,但依家冇咗香港/芵藉,變成無國籍人仕?寄居香港?我唔知陳巧文對西藏認識有幾多?要為西藏爭取自由。但我知道中國領土絻不容分裂。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