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低血壓絕不能忽視

高血壓與低血壓,被重視的程度差天共地,前者可引致的中風、心絞痛、冠心病甚至腎病、腎功能衰退,統統「唔講得笑」。是否對低血壓就採取掉之輕心、不聞不問的態度?當然不,低血壓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徵狀,不能輕率對待。

高血壓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為上壓140mmHg 及下壓90mmHg,但低血壓卻沒有一個定義,仁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少隆表示:「每一個人能承受的度數都有分別,我們通常認為上壓低過100mmHg,會被視為血壓偏低。但這亦要視乎當事人的體形、高度,如女士們個子較小,她的上壓常處於九十幾,都屬於正常。或有些人基因本身傾向低血壓,一如正常人都有高矮肥瘦般。」

低血壓有沒有家族史的因素?「低血壓患者如家人同樣有此情況,出現的機會也會較高。例如家人有自主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有基因遺傳影響。至於腎上腺造成的低血壓,則多屬後天因素使然,如肺癆菌感染、原發性腎上腺不足,可影響腎上腺分泌,這些也有可能引致低血壓。」

但如果一向血壓正常,卻突然出現急性低血壓,有可能與以下問題有關:
1.身體水份或血容量不足:如跑馬拉松或夏天進行行山活動時,流汗過多而沒有補充足夠水份,造成脫水現象。當體內水份不足,便會有血壓低。另外,若有腸胃出血,短時間內血液突然流失,也會引致低血壓。

2.心臟疾病:例如突發心臟病、心肌梗塞,都會出現低血壓的現象。

3.急性敏感:當事人有敏感症狀,如攝取了某些食物導致食物敏感,令身體出現急劇反應,也會令血壓變低。

4.神經性休克:一些原因激發到中樞神經,使血壓急降,當事人會出現暈眩。

5.細菌感染:會令血管出現擴張而引致低血壓。

另外,部分慢性低血壓人士,血壓長期處於低水平,亦有可能與疾病或與服用的藥物有關,李醫生解釋:「如本身有心瓣狹窄問題,如主動脈心瓣狹窄、二尖瓣心瓣狹窄,心臟輸出有問題,也會引致低血壓。亦有一些病人曾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心臟的功能相對較差,由於心臟輸出的血液不足,血壓也會偏低。」其他因素尚有:
內分泌原因:如腎上腺分泌不足,某些賀爾蒙分泌不足。另外是腦下垂體分泌不足。

腦科問題:自主神經問題如天生遺傳病,可令自主神經的系統提早退化,令血壓長期偏低;糖尿病也可影響自主神經。

藥物影響:患有高血壓人士服多了血壓藥物;服用抗抑鬱藥、治療柏金遜和前列腺藥物,其一副作用會令血壓低。

迷走神經系統問題:站立過久、經痛、怕血見血會暈,這些外來因素都可能刺激到迷走神經系統,出現低血壓的反應。

原來長期有低血壓,當事人會適應,可能完全感覺不到有何徵狀。低血壓的典型徵狀,大家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暈眩、昏倒休克,有無額外的徵兆則要視乎哪方面的病因。「心臟為補償低血壓的情況,直接的自然反應是泵多幾下,此時會有心跳加速情況。如因體內血液不足,會兼有腸胃出血現象;心臟問題者,則可能有心口痛;細菌入血病人,可同時伴有發高燒。」

如果覺得自己常感暈眩,可找醫生詳細檢查。透過問診和基本身體檢查如驗血和心電圖,已能歸納到低血壓的主要原因。「急性低血壓會有相關徵狀,慢性患者如有心瓣問題,會聽到有雜音;自主神經問題者,進行自主神經檢查觀察其反射作用,從中瞭解是否有腦神經問題,所以必須找出甚麼原因引致低血壓,對症下藥,作出相應治療。」

如沒啥徵狀,血壓長期處於低位,做了檢查也沒大問題,李醫生指其實可毋須處理。另一些較多出現暈眩的,尤其是體位性暈眩(躺下然後起身感一陣頭暈),也可能與自主神經反射的問題有關,或需服用藥物去調節自主神經回覆正常運作。「亦有病人需要令體內鹽份高一點,使水份維持在循環系統內。腎上腺內分泌差者,需適當補充賀爾蒙。如屬藥物影響,則需要在藥物上調校,如正服用抗抑鬱藥、柏金遜病及前列腺藥病人,可否減少藥量或有其他代替品,從中作出平衡,幫到佢本身的疾病而又不會出現低血壓的副作用。」

坊間有關高血壓的食療多的是,但低血壓患者的飲食須知卻甚少,李醫生說一些病人身體沒大礙但血壓偏低,可能會建議酌量增加攝取鹽份,以及少飲用利尿的飲品如酒精,以防體內水份流失更快。

血壓,顧名思義,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所產生的壓力,當心臟收縮時產生的壓力叫收縮壓,而心臟舒張時所產生的叫舒張壓。世界衛生組織(WHO)定下139/89(mmHg)以下為正常血壓。

事實上,血壓過高過低只是一種狀態,並不是一種疾病,就算是正常人情緒起伏、氣候變化都會影響血壓,因此量血壓時,宜在一天之中多量幾次,並作記錄,以便瞭解自己血壓在一日之內的變化。量度時也要放鬆心情,或先靜坐一會才進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