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菠菜薯仔香蕉,有助去水腫

踏入春天,女士們又要展開新的減肥大計,減磅迎接炎夏,除了消耗脂肪外,也要注意排走多餘水份。營養師指出,港人經常外出進食,又愛吃快餐及加工食品,容易攝取過量鹽份,不但引致鈉超標,更會引致面腫及四肢水腫等問題。保持低鹽飲食,並適量進食含豐富鉀質食物,例如菠菜、薯仔及香蕉等,都有助排走鈉質,踢走水腫。

鈉為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可控制水份平衡,若鈉太少可致身體水份不足,容易抽筋,鈉太多則會造成水腫、高血壓等問題,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湯美斯指,吃太多高鹽食物及少飲水,會令身體積聚太多鹽份,引致積水,「細胞與細胞之間空隙多咗水份」,形成身體水腫,常見於面部及手腳部位。水腫影響體形外觀之餘,更會阻礙血液循環,令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

避免因食太多「鹹野」引起水腫,湯指,首要補充足夠水份,以沖走多餘的鹽份,成人每日建議飲6至8杯水,每杯250毫升,總攝取量介乎1,500至2,000毫升的水份,飲湯、牛奶及果汁等飲料都計算在水份補充之內。但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奶茶或汽水,因有利尿作用,飲一杯咖啡只當作半杯水計算,她建議每日宜最少飲足5杯清水。食含豐富鉀質食物有助平衡身體的鈉水平,如加快排走鈉,有去除水腫功效。湯說,深綠色蔬菜尤其西芹及菠菜、香蕉、薯仔、牛油果均含豐富鉀質。飲低脂牛奶、低脂乳酪或橙汁,都吸收到鉀質。

醫學界建議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4,700毫克鉀,湯指,都市人少吃蔬果,普遍有鉀質不足的問題,建議保持均衡飲食,儘量多吃鉀質食物。她建議可煲番茄薯仔湯飲用,使用含豐富鉀質的蔬果包括薯仔、番茄等,有助增加鉀質攝取。由於鉀質屬水溶性,一般家庭常用的烹調方法「灼菜」,會加快蔬菜中的鉀質流失,除非連同菜水或菜湯飲用,故建議改以蒸或少油炒的方法烹調上述蔬果,甚至當沙律食用,都可吸收較多鉀質,有助去除體內多餘的鈉質。

日常飲食中有不少高鹽陷阱,其中腸仔、火腿、午餐肉、醃菜及鹹魚等都屬高鹽高鈉,不宜多吃。即食麵附送的味精粉也含有大量鹽份,應只使用三分之一包已足夠。平日煮食時採用天然食材如胡椒、蒜頭及檸檬等,可取代鹽、豉油及蠔油調味,減少鈉攝取。

註冊營養師湯美斯建議,外出點菜時最好要求醬汁「另上」或「走茨汁」。梳打餅、薯片等食品經過加工程序,購買前要留意營養標籤資料,瞭解其鈉含量。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鈉質的上限為2,300毫克,等同5克(即1茶匙)鹽。但外出飲食,如吃一碟乾炒牛河或一碟福建炒飯,分別吸收2,450毫克鈉及3,136毫克鈉,已超出一日攝取上限。

食物營養會貶值?隨現代化農業高效益及高生產量,加上要減少蟲害等因素,導致不少食物出現營養下降情況,其中礦物質含量下跌較明顯。營養師指出,對比食物安全中心的數據,市民常食用的蔬果、紅肉及白肉,鈣、鐵、磷等含量下跌一成至近半。食物原材料有營養下降趨勢,註冊營養師林思為指出,以食安中心去年公佈的「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礦物質」營養數據,與中心網頁上載以往的食物營養資料比較,發現不少食物的礦物質含量下跌,其中雞肉(腿部瘦肉)的鈣含量大跌48%。美國的研究亦發現水果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含量,在過去10年下跌25%至50%。

雖然食物營養素下跌,但不代表要增加食用量,林指,因熱量攝取與進食量成正比,加大食量會引發增磅危機;建議多食不同種類食物,以減低營養貶值影響。她警告勿忽視營養攝取不均,如攝取不足維他命及礦物質,可出現頭暈、容易傷風及眼睛疲勞等亞健康症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