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年輕中風多因血管瘤爆破

全球每六人便有一人曾經中風,約8至10%患者年齡低於四十五歲,屬年輕中風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表示,年輕中風者大多屬於出血性中風,當中佔45%患者更因遺傳性腦血管瘤爆破所致,死亡率高達五成。此外,工作壓力引起的高血壓、以及按摩導致血管內壁撕裂等,都是年輕患者常見的中風原因。

傳統中風成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及年長等因素,袁孟豪醫生指年輕中風者則多屬遺傳所致,最常見及死亡率最高是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即腦血管瘤。一旦血管瘤爆破,會令腦內蛛網膜出血,屬出血性中風。大部份腦血管瘤(Cerebral Aneurysm)在腦部環狀血管區(Circle of Willis)位置出現,當血液流向腦部時在該位置一些血管較薄的分岔位,出現一個如吹脹氣球的血泡,名為腦血管瘤。

他指出,腦血管瘤爆破前沒有徵兆,只有部份患者在爆破前一週有少量出血情況,並感到劇烈頭痛甚至嘔吐。因血管瘤沒有藥物可控制,若體積大於五毫米,或血管瘤壓著腦內第三條神經線,影響視力、瞳孔及眼部活動,便需進行手術。醫生會以微創方式,進行血管導管手術,在血管瘤內填滿金屬物,以防血管瘤爆破,又或以金屬支架堵塞血管瘤的出入口,防止血液流經,讓血管瘤自動縮小。但若血管瘤位置不佳或體積較大,便只能進行開腦手術。

他提醒,腦血管瘤並不常見,但大多與遺傳有關,若家族有多於兩人曾在四十五歲之前中風,便應找腦神經專科醫生進行腦部造影檢查。

除出血性中風外,年輕中風者也會出現缺血性中風,成因多為高血壓、糖尿病及膽固醇過高,令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及收窄,以長者較為多見。但袁孟豪稱,現時三十至四十歲人士,因工作壓力等問題,出現高血壓的情況增加。一名四十歲女病人,每逢上班便血壓升高,但一到假日血壓便回覆正常,血壓波幅大會令血管收窄,增加中風的危險。

另一種常見於年輕患者身上的缺血性中風,則由創傷引致,如按摩、健身、仰臥洗頭或背負重物時扭傷頸部,令頸椎血管內壁撕裂,血塊沿血管流往腦部,栓塞血管致中風。他指診所每年約有一至兩宗按摩導致中風的個案,大多只撕裂頸後其中一條血管,但也有個案頸部前後共四條血管同時撕裂。曾有一名只有廿歲的少年,便因接受按摩後感到頸痛,數日後出現面癱、嘴部歪斜、說話不清及走路不穩等症狀,經診治證實頸後血管撕裂導致中風,需服用薄血藥治療,現時情況穩定。

他提到,雖然約三成中風者會出現永久傷殘的後遺症,但年輕人一般較長者康復快,併發症也較少,其診所大部份年輕中風者,中風後一年內都可重投社會。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