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遠離高脂飲食陷阱,營養師:吃肉時小心肥膏和皮層

大家都知道經常吃肥膩食物會影響健康,可是,在日常飲食中,我們經常不自覺地進食了脂肪含量甚高的食物。其實要避免墮入高脂飲食的陷阱,是有些蹺妙的,聽聽營養師的教路吧!

教協醫務中心駐診註冊營養師李鎧而表示,身體裡面的脂肪可分幾個範疇,例如大肚腩等的皮下脂肪,為肉眼可見。另一種是血脂,包括三酸甘油脂,為肉眼看不見,須靠驗血所知道有多少;最後一類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肝臟,稱為脂肪肝。脂肪的形成是由於熱量的攝取量超過消耗量,更甚是我們無法控制脂肪會往身體哪裡發生。「有些人外形適中,以為好fit,一驗之下,發現其三酸甘油脂超標,可見脂肪是會隱藏的。」

她指出,脂肪與日常飲食有密切關係。「食物產生熱量,熱量則主要來自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但脂肪的熱量最高。脂肪每一克含有9 個千卡(即卡路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各含有4 個千卡,如經常進食高脂肪食物,比起攝取同份量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導致肥胖問題。」故此想減肥,並不建議從減少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入手,反而先控制熱量,如避免進食油膩煎炸食物,應該幫助更大。

肉類,尤其是夾雜不少白色肥膏的肉,如五花腩、臘味、部分莎樂美腸、煙肉、風乾豬肉、火鍋肥牛等,脂肪攝取量較高。「一餐吃4 両肉,即攝取4 茶匙油,但不要忘記烹調時會加入油份,故此攝取的熱量往往比實際食量還要多。」動物的皮層也不要忽略,雞腳、鳳爪、豬手、魚皮等主要吃皮,大型魚類的皮層比較厚,含油量驚人。燒味如燒腩仔、半肥瘦叉燒和油雞等連皮吃令人攝取更高熱量,可用焗爐自製燒味(如燒肉、叉燒),選擇瘦肉,自行控制用油量或調味料。

有些人以為海鮮較肉類低脂,這是正確,可是大部分人喜歡用油泡的方式烹調海鮮,令本來脂肪含量不高的海鮮變得肥膩;蒸魚也一樣,最後要淋上滾油,因而增加油份,進食者不知不覺間攝取高熱量。

香港有不少地道美食,都含有不少隱藏油份,如乾燒伊麵一碟含30 茶匙油,乾炒牛河含28 茶匙油。經油炸的油炸鬼和西多士各含8 茶匙油,有些人以為炸豆腐和以蔬菜為材料的炸天婦羅較健康,其實食物體積愈細,沾油的範圍愈多,變相進食者攝取更多油份。「這亦解釋了為甚麼炒粉麵這麼高熱量,因為每一條粉一定沾了油。」五穀類也有可能含有隱藏脂肪,例如即食麵經過油炸處理,其脂肪含量一定比米粉、白飯更多。

飲品方面,牛奶、朱古力等屬於高脂飲品;一杯椰子汁含3.5 茶匙油和6 茶匙糖,宜少喝為佳。飲咖啡或奶茶時,多數用全脂奶,熱量甚高,煉奶或淡奶也皆屬於脂肪高的奶類,想減少熱量吸收,宜選用低脂奶和脫脂奶沖飲。還有每1 克的酒精含7 個千卡熱量,比起一般飲品更高,經常飲酒會增患脂肪肝的機會。

購買預先包裝食物小貼士
不少人會購買預先包裝食物進食,較早前,她對預先包裝餅乾進行分析,發現凡酥皮製、鬆化(如曲奇)、夾心和含有朱古力成分,總脂肪含量相當高,原因是這些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油份。純餅乾或米造的餅,相對熱量低一點,但市面上的選擇不多。

很多生產商為吸引顧客購買其食品,會在包裝上註明「不經油炸」、「不含添加劑」等字眼,她提醒:「不論生產商說甚麼都好,最重要看營養標籤,瞭解能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數值有多少,就知道如何作出購買選擇。」宜選擇較總脂肪低的食物,即每100 克或毫升計算,總脂肪不超過3 克,可稱之為低脂食物;如總脂肪超過20 克,便屬於高脂食物。

另外,購買時將不同牌子但同一類型的食品作比較,揀選能量和總脂肪最低的一種,要留意包裝上的成分(Ingredient)一項,因為食物成分的含量由多至少排列,假設排在頭位是油份,便知道此食品較多飽和脂肪。

計算脂肪攝取量
脂肪的攝取量,應佔整日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應不超7%,反式脂肪(Trans Fat)則應少於1%。假設每日要攝取2,000 千卡熱量,每日的總脂肪(Total Fat)攝取便為2.000 x 30%=600 千卡,而每9 個千卡=1 克脂肪,換言之,每日總脂肪上限為600 / 9 =66.7 克。此外,飽和脂肪的攝取上限為20 克、反式脂肪為2.2 克。總脂肪經常攝取過量,會增加超重和肥胖症的風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過量,會引致心臟病。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