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冬天並非人人要補身,「虛證」體質進補效用最大

冬天是飲食養陰補身好時機,適當進補助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但進補藥材並非越貴越好,亦不是所有人也要補。中醫師指,常見補身藥材如鹿茸、阿膠等較溫燥的藥材不宜亂吃,亂進補或進食過量補品,隨時效果適得其反,屬「虛證」體質者進補效用最大。

人參、紅參、鹿茸、海馬及阿膠等中藥材受港人歡迎,惟這些中藥材較溫燥,非人人適合。註冊中醫師李傑霖指,冬天進補概念追溯自《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秋冬要調補人體的陰氣。中醫古籍《景岳全書》則指,冬天要陰中求陽、陰陽互補,透過中藥調補,令陰陽平衡,達到未病先防的理念。

進補雖概念源遠流長,但非所有人也要補。李指,經中醫辨證屬「虛證」體質的人士才適宜進補,即陰、陽、氣、血或臟腑虧虛,才有服藥補身的必要。港人有虛證體質普遍,多為氣虛及血虛,估計約一半人屬氣虛體質,以常坐辦公室、少運動的上班族為主;血虛則以長者較多。若屬一般體質者,冬天不用特別進補之餘,可食用杜仲、熟地、杞子、黃精、山茱萸這類補益腎精的藥材,對應「冬主藏」特性。

氣虛症狀包括神疲氣短、胃口差、面色萎黃等症狀,可飲用補益肺脾的湯水,或多吃有補氣作用的藥材,如山藥、白朮、黃芪、芡實及冬蟲夏草等,增強免疫力。若平日面色較蒼白,易頭暈目眩及心悸不寐,則屬血虛症狀,宜多吃白芍、枸杞子、龍眼肉或牛肉、羊肉等藥材及食材,可適當飲用補血湯水,助養血和舒通經絡,預防因氣血不通引致的抽筋、痺症等問題。

身體沒有虧虛問題的人進補,增加脾胃消化功能負擔外,還加劇身體一些不適症狀,例如因實熱引致便秘的人誤吃溫補藥材,會加劇實熱症狀,令便秘加劇,故市民不應亂跟偏方進補。曾有70多歲患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男長者,因小便頻密及夜尿多,誤以為腎虛,購買鹿茸、海馬等藥材進補。

他服用補身藥材數月後,夜尿問題不但無改善,反而血壓上升,更不幸中風,致右半身癱瘓。他出院後求診中醫,被診斷為腎精虧虛、肝陽上亢,不單是虛證,更有肝陽氣盛等實證,根本不宜進補,其後接受針灸等治療後,右半身活動改善。

進補期間也有飲食宜忌,李指,如服用補氣藥材如人參後,避免服食「破氣」食材或中藥,如白蘿蔔、萊菔子等,防止減弱補氣藥物的效果,同時應避免服用刺激性食品,如濃茶、咖啡等。部份藥材可空腹服用,如參類藥材等,增強吸收效果。溫補陽氣的中藥宜在中午陽氣最充盛時服用,太晚進食會令人難以入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