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腩肉含大量脂肪,大肚腩隨時跟身

港式的牛腩煲、羊腩煲,絕對是寒天下的極級美味,而肥味嫩滑的當然還有魚腩、五花腩。這些腩位肥瘦肉相間,豐腴的口感令人滋味無窮,但卻也帶來大量的脂肪,化成膽固醇滲入血管之外,亦變成肚腹上堆積的肥膏腩肉。

年近40 的李先生,腰圍自30 過後一直有增無減,更被太太飭令減肥,於是他求助專家,看看如何調整飲食以修修身,聽到可以繼續吃牛他就很開心,於是午餐由快餐店改到車仔麵店,一碗牛腩麵加菜也吃得愉快,晚餐也吃煎牛扒加雜菜。不過,一個月過後,李先生的體重卻無減少,一問之下,發現他吃的麵是肥膏多多的牛腩麵,牛扒也是脂肪滿佈的雪花牛。

註冊營養師陳玉儀稱,不同部位的肉,熱量和脂肪可以有很大的差別,而腩位就是脂肪最多的部位,然而很多要控制體重的人都覺得要記住肉的每一個部位太複雜,加上腩位實在太「肥美軟腍」,所以不少人都無法忍口,但她直言:「你自己都唔想要個肚腩,點解去食人哋啲腩呢?每次想食腩的時候,認返自己的肚腩,慢慢就唔會食。」

她說,腩位的脂肪比瘦肉多很多,而動物脂肪又多數是飽和脂肪,會令體內的膽固醇上升,最終甚至影響血管健康,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為了健康,肥腩還是要「少掂為妙」,而「肉眼見到的脂肪當然要儘量切除,咁樣會健康啲」。

真的很想吃腩?也不是完全沒有選擇的。陳玉儀指出,深海魚如三文魚、吞拿魚、鯖魚等,含有豐富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有助降低體內的膽固醇水平,亦有消炎作用,屬於腩中的健康之選,但每星期最多只能吃兩至三次,始終脂肪高熱量也高,多吃就會攝取過量熱量令體重上升。

除了肥腩之外,愈接近皮和骨的肉,脂肪含量也會較高,如雞翼、排骨,故煲湯宜選用魚或瘦肉,少用豬骨或豬腳等高脂部位。

事實上,愛腩還是吃瘦很多時都是口味和習慣使然。陳玉儀稱,帶有肥膏的肉,通常都會「腍啲」,油份多而「香啲」,口感比較好,但脂肪始終有礙健康,實在不宜吃進肚,而習慣是可以慢慢去改變:「由肥肉改為半肥瘦,都是有進步,對健康都是好事。」

她續稱,肉本身有脂肪之外,烹調方法也影響肉的脂肪量,例如炆牛腩,就算把肥膏切去,但與之一起烹煮的是大腸、肚和百頁等內臟,故油份依然「爆燈」,尤其是吸飽由油、鹽、糖、豉油及脂肪的蘿蔔,更是脂肪陷阱。假如想健康一點,可以用烤或串燒等方法「迫曬啲油出嚟」,而豬扒則可以先用小槌鬆肉,這樣即使沒有肥膏肉也有軟腍的口感。

每10 秒翻一翻保牛扒嫩身
怎樣煮牛扒才能保持嫩滑「唔嚡」?陳玉儀試過不同的方法煮牛扒,最後發覺煎牛扒時,每10 秒便翻另一邊,直至牛扒至半生熟(medium raw)便要上碟,由於牛扒離鑊後仍有熱力,到進食時牛扒會「熟多啲」,而這樣煎牛扒,即使全瘦也能保持juicy 及軟腍的口感,連朋友家人則讚好。她說,牛肉煮太熟就會變硬,若要牛扒好吃便要帶點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