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何謂「灸」?

因名稱上都關乎「灸」,不少人對針灸、艾灸及天灸的療效作用,也有混淆。其實艾灸及天灸均入於針灸療法的範疇,所用的灸字均是「火」字為部首,上面加個「久」字,可見治療都會跟「長時間加熱」有關……

下週一(12 月22 日)冬至,亦是一年中最冷的三個日子「三九天」的開始,三九天的計算,是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然後每九日一數,即12 月31 日為「二九」,明年1 月9 日為「三九」。隨著近年三九天灸這夏病冬治概念大熱,身邊不少人也打算在這三日做天灸,但此療法真的人人都適合嗎?

答案當然是:不。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倫新表示,天灸是針灸療法的一種,而針灸療法是針法及灸法的合稱。

針法:以金屬毫針刺激人體穴位,經不同手法,可達致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療效,治病性質為主。

灸法:主要以艾為工具,透過點燃艾來溫灼穴位表皮,取得溫通經絡、扶陽散寒的治病及防病作用。特別是通過熱力療法及穴位配合,防病保健療效顯著,例如艾灸足三里穴可強壯體質、延年益壽;而艾灸關元穴則可溫補陽氣,提高免疫力。

雖則二者一個用針,另一個用艾,但中醫理論基本一樣,刺激的穴位經絡亦相同,故臨床常結合應用,例如在針尾末端加艾點燃。「至於天灸,它是冷灸,整個過程都不用點火,而是透過使用芳香、辛溫等對皮膚有較強刺激作用的中藥製成的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以達到激發經氣、調理臟腑效果,發揮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的作用。過程中,局部皮膚受到藥物刺激會產生熱感及潮紅,這種在體表產生的熱效應亦可起溫通經絡、袪寒除濕及通痺止痛之效,其感覺跟艾灸相似,因此亦屬灸法的一種。」

據中醫古典《黃帝內經》所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意指針法療效不顯者,宜嘗試灸法,因為針法是單純刺激穴位的物理治療作用,而灸法會配合中藥,故除了物理治療作用,更兼有藥物療效,尤其適合偏虛,或偏虛寒體質者。

論臨床應用,他直言寒證、虛證相對適合用灸法(常見乏力、怕凍、面色蒼白或氣虛表現者),實證、熱證則相對以針法為主(常見表現如面紅、口氣重、脾氣躁或口乾)。「由此可見三九天灸也不是人人都適合進行,即如實證者再做天灸,便可能會加重病情,出現『燥上加燥』的反效果。」

所以說,天灸並不存在人做我又做的「唔執輸」心態,正確需要經過中醫師先評估體質,合適對症才建議進行。而通常天灸適合於治療屬寒性,或虛寒性質的疾病,一般可分4 類:

1)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

2)慢性腸胃病: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

3)痛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4)婦科病症:如經痛、月經不調等。

「此外,香港人經常處身低溫冷氣環境易得『冷氣病』,容易有頭暈頭痛、神疲易累、怕風怕凍、手腳冰冷或水腫等徵狀,這些都可以透過天灸療法得到有效改善。」要留意了,「有效」二字很重要。

事關由《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發展出來的「冬病夏治」及「夏病冬治」養生治病療法,實際是對一些容易在夏/ 冬(轉季)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一年最熱的三天「三伏天」及一年最冷的三天「三九天」作針對性治療,使提升人體的陽氣,未病先防的提高抗病能力。而能做到這養生治病概念的療法,其實有很多,天灸只是其一。「其他如拔火罐、刮痧、埋線、艾灸、中藥調理等方法,亦一樣可達致療效,只是目前用得較多的是天灸,原因就是療效顯見,加上敷藥貼後在指定時間自行除掉就可以了,療法簡單又沒明顯副作用。」

事實浸大中醫藥學院一項臨床研究顯示,超過5 成的鼻敏感患者和超過4 成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在接受天灸後症狀都得到改善。而經研究觀察,他指天灸以在三九天及三伏天的進行最理想,但因事忙前後調整一兩日,療效分別也不大。「天灸只做一次,應該都會有一次的治療效果。以今個三九天灸日子為例,即是接受治療者三日都在相應穴位敷藥貼,這才為之完成一次治療。但因冬夏之間相隔有半年,能夠加多第四次作鞏固治療,可加強療效防止復發。」不過,他強調上述虛寒性質的疾病,都跟人體抵抗力功能關係密切,而人的體質要改變,抵抗力要提高,也不可能一次半次治療就能成事。「所以治療也要時間累積療效,建議最好在冬、夏都進行天灸,這樣持續上3 至4 年,機體更可打好基礎。再者,隨著療程的增長,患者皮膚角質層逐漸變薄,藥效滲透亦會增加,令人體抗病能力更可提高。」

天灸發熱之謎
天灸所用的藥物敷料,按體質、病症會有所不同,但基本會包含生薑、白芥子、延胡及細辛等具芳香、辛溫性質的中藥材。

生薑: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散寒。

白芥子:性味辛、溫,歸肺經。功效溫肺袪痰、通絡止痛。

延胡: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功效散寒止痛、溫肺鎮咳。

至於藥材製成藥餅敷貼特定穴位後,不會即時發熱,一般約1 至2 小時後相應皮膚自會產生熱感及潮紅,原因除了是藥物本身多為辛溫性質,具較強刺激性,敷貼皮膚會發熱外,局部皮膚刺激令血液循環加快,也是有感熱力發放的因素。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