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三九灸去寒就溫

三九灸去寒就溫圖片1
天灸療法是利用具有刺激性的中藥,敷貼於病者患處或穴位上,使其充血、發泡,以達到治療疾病效果的一種外治法。「天灸」一詞,首見於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因使用天然藥物而得名。通過刺激穴位達至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節臟腑的功效。

由於天灸一般危險性較低,在古時民間十分流行,治療範圍亦十分廣泛,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皆有其適應證;近年則以「三伏天灸」及「三九天灸」二種療法較為流行。

適用於哮喘及鼻炎

三伏灸始見於清代張潞《張氏醫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伏」指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的意思。根據古時所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以中醫學「春夏養陽」的理論思想,針對一些冬季較易發作的疾病,作三伏灸之目的是把人體的陽氣預先儲存起來,待天冷時有力抵禦外邪,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九灸進一步完善三伏灸的治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在冬天最寒冷的時間,人體的陽氣斂藏於內。若不慎著涼,則容易被風寒所侵,誘發患疾。作三九灸,有助溫陽益氣散寒,去寒就溫。

用藥方面,三伏灸及三九灸主要使用餅劑為主,內含白芥子、甘遂、細辛等辛溫通竅的藥物。選穴方面,則以行走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的穴位為主,如:大椎、肺俞、脾俞、腎俞等。

現時三伏灸及三九灸,主要針對哮喘及過敏性鼻炎等較易受風寒誘發的慢性疾病,此治療亦適合一些虛寒體質的病人。若見精神不振、頭暈眼花、說話聲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無力、畏寒肢冷、腹瀉,甚至完穀不化等症狀,作天灸也有一定幫助。

隔週四刊出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林榮聰醫師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41211/1896541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