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乾燥天氣漸近,護膚保濕大法

乾燥天氣漸近,令皮膚繃緊及痕癢不時出現,都是常見的秋冬皮膚症狀,尤其愛靚一族需加強護膚保濕。皮膚科醫生教路,應避免用熱水洗澡或過度洗手,以免洗走具保護作用的油脂層。溫水洗澡後,要立即塗上含油性的護膚膏,如帶有凡士林成份,可為皮膚鎖水,預防皮膚轉差。入秋後濕度下降,令皮膚出現缺水狀態,變得乾燥。香港大學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表示,人體表皮細胞為皮膚的保護層,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脂質協助鎖住水份,既可保護皮膚,減少致敏原入侵真皮,並令皮膚顯得光滑和柔軟。要預防皮膚變乾燥,護膚補水措施不容忽視,包括早晚使用護膚膏,尤其洗澡後抹身至八、九成乾,隨即塗上薄薄一層潤膚膏,有助鎖住皮膚水份,為皮膚補水。

他建議使用含油性的護膚膏,如帶有凡士林成份,含有動物油脂的護膚膏亦可,如羊脂、馬油等,但要留意過敏,宜先在手背、前臂內側進行測試。夏天常用、較爽身的乳液(lotion),大多數含有酒精成份,容易刺激秋冬的乾燥皮膚,不建議使用。不少人愛沖「熱水涼」舒緩疲勞,他表示,水溫太高會洗走皮膚表面帶保護作用的油脂層。洗澡水溫宜介乎37至38℃,即微暖已足夠。淋浴時間不宜過久,最好在5至10分鐘內。此外,過度洗手都會洗走油脂,令雙手變乾燥應避免,洗手使用梘液比番梘好,因為番梘的清潔效用強,容易洗走油脂。

面部皮膚繃緊,可使用保濕面膜,有助加強表皮細胞的鎖水功能,為皮膚補充水份。使用時間宜在20至30分鐘內,時間太長反會失去水份。此外,應避免採用太多功能,如美白、去斑等面膜,因為當中或加入許多添加劑。近期流行的蝸牛面膜甚受女士歡迎,他說,蝸牛黏液含有黏多醣,原則上有鎖水功能,但未有臨床研究證實對人體皮膚的功效。另一常用成份透明質酸,也有鎖水功能,但在皮膚表面使用的功效也未獲肯定。轉季也常見頭痕、頭皮增加或頭髮乾旱等問題,或與頭部皮膚乾燥有關,尤其本身屬乾性頭皮人士,油脂分泌較少,「佢秋冬唔可以過度洗頭、或者用太清潔的洗頭水,會洗走頭部油脂」。他建議轉用清潔力相對低、乾性頭皮人士專用的洗頭水。油性頭皮專用的洗頭水,因為要洗走多餘油脂,清潔力特強,不適合乾性頭皮人士。

入秋皮膚變得乾燥、有裂口,最易誘發濕疹等皮膚病。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最近因濕疹、「爆瘡」求診的病人增加,估計與天氣轉變有關。其中有數名年輕濕疹病人因抓損濕疹,致皮膚發炎,出現傷口流水、流膿症狀。他表示,常見濕疹發作的位置如手肘、腳部及腰部近褲頭的位置。有年輕濕疹病人因傷口發炎,要服用抗生素、抗敏藥物,控制病情。他會教導病人不要用太熱的水沖涼,多塗護膚膏及用凍敷止痕。皮膚變乾或令油脂分泌增加,也可形成暗瘡問題,有病人因面部暗瘡含膿,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港大內科學系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表示,最近兩星期皮膚科門診及病房接獲的濕疹個案增加10%至20%,主要為長者腳部濕疹發作,估計與缺乏油脂分泌有關。若皮膚表皮乾燥、有裂口,不但可誘發濕疹病發,一般人也容易出現接觸性皮膚炎。例如主婦接觸清潔劑後,帶裂口的皮膚受到刺激,會有「好」、痕癢甚至脫皮的症狀,做好護膚則可預防皮膚出現裂口。

過敏性蕁麻疹(又稱風癩)、皮膚乾燥症為中醫在秋季常見的皮膚病。註冊中醫師嚴耀堅表示,踏入秋季,天氣由炎熱轉為乾燥,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增加患上述皮膚病風險,尤其本身為濕熱型、血虛型體質人士,常見進食蝦蟹等海鮮如大閘蟹、辛辣或熱氣食物後發病。嚴耀堅表示,秋季開始,因風癩求診的病人明顯上升,曾有一名20多歲少女,一起床後不但出風癩,更雙眼腫起。經診症後,證實少女為濕熱型體質,因經常吃熱氣食物及餅乾導致皮膚出問題,患上風癩。

濕熱型及血虛型均容易在秋季患上風癩,其中濕熱型體質人士會經常感到煩躁、口乾、愛冷飲及身體疲累。血虛型體質人士平日的體力較差、欠精神、面色蒼白及怕凍等。這類人士減少吃熱氣食物、海鮮等可預防患病。皮膚乾燥症則多見於長者,因天氣變得乾燥,令油脂分泌減少,致皮膚出現「格仔樣」的裂紋,並有皮膚痕癢的症狀。因應個人體質,飲用護膚湯水可預防皮膚病發作。

護膚湯水清熱涼血飲
藥材:綠豆、黑豆各30克,生地12克、防風6克及冰糖12克
製法:用800毫升水煲滾後,轉慢火煲30至45分鐘,放涼後飲用
適合人士:濕熱型人士

四物湯
藥材:熟地、川芎、白勺及當歸各9克
製法:用600毫升水煲滾後,轉慢火煲30分鐘,放涼後飲用
適合人士:血虛型人士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