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素食的學問

今時今日,素食不是新鮮事,但素食本身大有學問,有時連自稱是素食者都未必深入瞭解,為了健康想,有關素食的種種知識,必須要認識。有部分人認為,素食只是大量吃蔬果,這觀念其實不太正確。澳洲註冊營養師李淑玶說:「認識有些人,自稱為素食者,但飲食習慣很求其,每餐叫碟菜加碗飯便算,忽視均衡飲食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元素。」

亦有些OL,雖然不認為自己是素食者,但其行為很接近素食,她們長期以沙律、蔬菜水果和麵包作主要糧食,也同樣有問題。雖然纖維吸收量充足,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飽肚感,控制卡路里攝取,不過纖維過高,有機會影響其他營養素如礦物質的吸收。「故此,就算人需要吃蔬果,但也切勿過量。一般而言,每日兩碗熟的瓜菜、2 至3 份生果已不錯,毋須吃六、七碗蔬菜及大量水果,用以取替其他動物性食物來源。」

一直聽說素食好處甚多,但她提醒,素食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別。不健康素食,即日常膳食以蔬果為主,不單無法達到素食的好處,更因失去均衡而致營養不良。「短時間內由一個大魚大肉,轉變為多菜無肉的飲食習慣,基本上身體短期不會出現任何營養缺乏症,反而可能促進健康,如變得精神、身形清減、皮膚質素有改善等,但長遠而言,當體內的營養儲備耗盡,會出現營養不良的徵狀。」

舉例說,有些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可以從植物性食物吸取,素食者必須知道,蛋白質對成長發育及肌肉、骨骼和牙齒的生長,以及對修補身體組織和提供能量很重要。蛋白質攝取不足,令身體免疫系統下降,影響賀爾蒙製造而引致失調。而肉類中的紅肉能供應鐵質,所以長期不吃肉的人士較易患上貧血。「不吃黃豆製品及奶品類,易因鈣質攝取不足而患上骨質疏鬆症。還有素食者易缺乏維他命B12,因維他命B12 的來源主要是來自動物性食物。」

另一方面,部分素食者或宗教人士日常只吃傳統齋菜,李淑玶認為,他們的飲食模式,比起多菜無肉者較營養均衡。「在營養角度,傳統齋菜包含豆腐、豆製品及麵筋等蛋白質食物,之前已提及,蛋白質很有營養價值,不能過少或缺乏。只不過在傳統烹煮過程中,常常加入大量油鹽糖調味及以炸方法處理食物,以致經常進食,會增加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若小心選擇食材和健康烹煮這些食物,即避免炸及少油少鹽少糖,問題便不大。」

近年Green Monday 大熱,不少人都心鬱鬱想加入響應。Green Monday 鼓勵大家每個星期一不吃肉,因為飼養動物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效應,減少食肉,有利環境。「我個人認為,一週有兩、三餐不吃肉都可行,因為對身體影響不大,甚至有利健康。對於一些一向暴飲暴食的人,突然有一天吃得清淡是好的。至於一個正在節食中,或本身飲食習慣不均衡的人,再加一天全素餐,只會加速營養不良的發生。」

她又表示,美國及澳洲心臟協會指出,每週吃兩、三次(每次3 至5 安士)瘦紅肉,得到的好處(如預防缺鐵)多過壞處。此外,動物性食物的鐵質,人體最易吸收,但植物性食物的鐵質,大概只有2%-20%左右。「因此,對於一些沒有打算深入探究素食的人士,他們多數不懂得從整體飲食中補充足夠的鐵質,建議在有需要時,可能要進食多種維他命補充劑來補充營養。」

素食備忘
不要濃味——健康的素食,味道偏向清淡,有時為了賣相及味道,會加入許多調味料等,使食物變得更濃味可口,長遠而言有損健康。儘量不加味精、醬油之類的物品,但可用檸檬汁、香草等來調味。

保持均衡——有意食素的人,可先瞭解飲食金字塔的內容,再思考可以怎樣設計合乎均衡營養原則的素食餐單。注意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五穀類和蔬果的攝取與非素食者一樣,惟肉類和奶類,要找其他來代替,如黃豆製品可代替肉類;含鈣的飲品或食物代替奶類。

適時補充——一週一次素食日,除了吃蔬菜外,也應留意蛋白質的吸收是否足夠,例如:必須要包括進食黃豆製品、豆腐之類的食物,以取代肉類的蛋白質。另外,偶然間一天減少進食份量,有機會感到肚餓,可在兩餐之間即下午茶時段,飲一杯高鈣豆奶、吃水果、餅乾,或吃黃豆乳酪、白烚雞蛋,令這一天的吸收更平衡。

智選素食材
李淑玶建議早餐吃麥片(部分加入鐵質)、花生醬多士、無糖果醬多士、芝士多士、粟米雜菌粥、菜麵等。

平時兩餐,多揀選較高鐵質的植物性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黑木耳、金針、士多啤梨、車釐子等。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