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眼睛都要防紫外線

六月天,紫外線指數高企,在烈日下出門,很多人都知要做防曬減慢皮膚老化,但請別忘了眼睛都要防UV,否則任由晶體長時間吸收紫外線,其實很有可能加速晶體老化,令白內障問題提前及身……

科學化分析,光線是電磁波,存在不同波長,基本肉眼可視的光譜只在400-700nm 的狹窄範圍,故波長在100nm-400nm 的紫外線,我們根本看不見。換言之,很多人常掛在口邊的「沒看到陽光就不用防UV」這講法,可說完全是誤解。理大護眼註冊視光師陳永和解釋,紫外線因應波長可細分為UVA、UVB 及UVC,其中波長100nm-280nm 的UVC 大部分已被臭氧層、雲層及水蒸氣阻隔,能落到地面的已近乎零,因此,一般說的防曬都是指UVA 及UVB。

UVB:波長280nm-320nm,大多數亦為臭氧層、雲層等阻隔,科研數據指只有約10%會落到地面。UVA:波長320nm-400nm,屬於具很強穿透力的紫外線,可完全不受阻隔的落到地面,因此亦最傷皮膚及眼睛。「基於眼睛的結構本身,在眼球前端的眼角膜可阻隔波長300nm 以下的紫外線(即大部分UVB),而人體眼球入面的晶體,亦可阻隔波長400nm 的紫外線(即UVA),變相如晶體長時間過量吸收紫外線,就有可能加速晶體的退化及老化,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了。」

影響原因不難明,問題在晶體從年青時的清晰透明,正常隨年齡增長也漸會變黃,從何可見有紫外線加速退化的可能呢?「晶體隨年齡增長會變黃,這本身亦可理解為一個保護作用,因為晶體變黃便更能阻隔紫外線。只是假如晶體變黃速度過快,可能30+歲已有此表現,便入於『不尋常』,若仍繼續不多做護眼措施防紫外線,便很可能會加速晶體的老化,當晶體變得混濁不透光,形成白內障問題。」

事實上白內障雖然有很多類型,例如有個案是晶體核心老化變成不透光,亦有病例會似發霉般在晶體周邊出現混濁雜質,再逐步「生入去」晶體中間,但綜合研究,都相信這些轉變跟紫外線吸入量有關。「通常都是晶體要吸收的紫外線愈多,便愈有可能加速出現混濁不透光情況,甚至有令白內障進程劇化的可能性。」

當然,他強調白內障一症很視乎個人身體狀況及日常生活習慣,即如本身患有糖尿病,或深近視(600 度以上)等,罹患風險便相對較高,但只要做好眼睛保護,活到老也沒白內障者仍大有人在。「在疾病、基因影響等因素外,我們要明白紫外線對眼睛的影響,會是日積月累的,所以尤其在夏季雲量較少的日子,更要給眼睛做好防曬,像正午時陽光直射可說是最多紫外線落入地面的時段,此期間如要外出午飯或戶外工作,簡單的戴副太陽眼鏡、戴帽或用防紫外線傘,已可減低UVA 累積傷眼的可能。」

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四眼一族都在埋怨天熱日子戴框框鏡很辛苦,但它原來已有防紫外線的作用。「鏡片顏色跟阻隔紫外線功能是無關的,一般合規格光學纖維鏡片就算是無色透明的,大多都含有防紫外線物料,可有效阻隔從正面進入眼睛、波長400nm 以下紫外線,只不過玻璃鏡片就未能阻隔紫外線了。」

太陽眼鏡多選用鏡片顏色,其實跟阻隔紫外線效能無關,純粹是因為顏色鏡片可令陽光下視物時減少刺眼感。一般太陽眼鏡都不會建議使用偏紅或偏藍鏡片,以避免視物時造成偏色影響,即如戴著偏紅太陽眼鏡駕車,便會有連紅綠燈訊號也看不清楚的可能;而偏藍光譜能量較高,研究指在此色調下視物有可能對視力傷害較大。另外,偏黃橙鏡片則多有特別用途,例如偏黃鏡片可輕度增加視物時的對比度,部分人練習高球時會選用認為對判斷有幫助。至於其他中性顏色鏡片如茶色、棕色、灰綠色等,因偏色問題較少,對日常生活沒大影響,故多建議選用。

其他紫外線傷眼可能
肉:眼白前端的結膜位置,假如吸收紫外線過多,有可能形成一塊慢慢向內生入瞳孔處的薄膜,稱為肉,嚴重至遮蓋瞳孔便會影響視力,需要手術切除。

結膜黃斑:同樣是結膜這層很薄的透明膜,因紫外線吸收過多有可能增厚及變黃,形成的結膜黃斑除了影響外觀,任由情況持續更可能會「愈來愈大舊」,導致眼乾及眼部不適。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