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易被忽略延遲確診,淋巴癌病徵似感冒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位列本港十大癌症殺手第七位,年增新症約600至700個,每年約有300多宗死亡個案。患上淋巴癌的病徵不明顯,會發熱、咳嗽、出汗等,與普通傷風感冒相似,就算是門診或家庭醫生亦未必可及時察覺,普遍病人於病情第2、3期才確診患病。現時的治療方案除了化療亦會加入標靶藥輔助,可提升患者整體存活率達兩成。

淋巴癌其實是血癌的一種,身體內的淋巴細胞出現不正常分裂時會形成腫瘤或硬塊,因淋巴細胞遍及全身,不同器官均有機會患淋巴癌,種類多達過百種,常見位置包括皮膚、鼻咽、腸胃及生殖器官等。淋巴癌主要為何傑金氏及非何傑金氏、急性與慢性之分,較多華人患上急性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0歲。

不過年輕人亦未必可避開病魔來襲。28歲的阿珊(圖2、圓圖)於2010年發病,初時持續暈眩及右眼出現重影,經電腦掃描後醫生懷疑她患上腦癌,惟後來出現流血不止,方真正確診為急性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由於她的情況嚴重,除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外,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減低復發風險。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表示,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復發率由一成至九成不等,很難一概而論病患復發機會。他續稱,醫學界仍未找到患淋巴癌的因素,但抵抗力低、接受過移植手術、愛滋病人均有較高機會患此病。梁指出,普通感冒發炎,頸腮淋巴腫大但會感到痛楚,而淋巴癌病人淋巴會持續脹大卻無痛,有部分病人的原發位置於胸腔等不明顯見地方,則有賴醫生的診斷。

梁透露,有一半淋巴癌病人可以「斷尾」,鼓勵患者不必灰心。治療淋巴癌的標靶藥早於10年前面世,可有效提升病人存活率約兩成,費用半年療程約需10至12萬元。一般病人會同時配合化療、電療治療,復發病人則優先考慮以骨髓移植手術杜絕癌細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