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新生兒病房抗生素預防應用的效果評價

新生兒病房抗生素預防應用的效果評價,新生兒病房抗生素預防應用的效果評價介紹如下:
新生兒發生感染時因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和體徵,診斷較為困難,所以,有不少新生兒病房採用對存在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兒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辦法來預防潛在的可能感染。

我院在2007年5月以前也是採用這種辦法,之後聯合化驗室採用C反應蛋白篩查法指導抗生素的選擇性預防。為了評價這兩種方法的優劣,對我院前後各一年不同方法預防使用抗生素的住院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評價兩種方法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我院新生兒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011例患兒,以2007年5月1日我院新生兒科開展C-反應蛋白篩查為界,按隨機數表的方法把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的546例列入選擇預防組。普遍預防組對所有入院的患兒列入普遍預防組,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的546例列入選擇預防組。

普遍預防組對所有入院的患兒,只要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均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其中有456例應用抗生素,使用率98.1%;選擇預防組按照高危因素加C反應蛋白≧4mg/L(我院改採用正常值標準為0~4mg/L)的方法選擇性應用抗生素[1],其中有336例應用抗生素。

觀察的高危因素有:(1)胎膜早破≧6h;(2)羊水Ⅱ~Ⅲ度污染;(3)窒息。以臨床有感染性疾病表現而收住院的患兒亦在觀察之列。

1.2 檢測方法2007年5月1日起入院的患兒至少檢查2次C反應蛋白,第一次為入院時急查,第二次為即將出院時,均采末梢血,檢測儀器用Quck Read CRP儀,將CRP異常值定為≧4mg/L。

1.3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普遍預防組的新生兒入院時即常規給予頭孢唑肟鈉100mg/(kg*d),分兩次靜脈滴注,如明顯有感染而效果不明顯者調整為其他抗菌藥物;
選擇預防組的患兒,存在高危因素(胎膜早破≧6h、羊水Ⅱ~Ⅲ度污染、窒息等)同時伴有入院C反應蛋白≧4mg/L的情況下應用抗生素;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檢查,對於出現臨床感染症狀的患兒亦給予抗生素治療,對於有明確感染的患兒進行血培養的藥敏試驗並作相應的藥物調整。

1.4 資料統計對兩組患兒在出院前發生的所有細菌感染病例進行統計,並對兩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人均住院費用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進行統計。細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必須具有細菌感染的臨床症狀、體徵和(或)實驗室的檢驗依據。對於有感染高危因素而CRP<4mg/L的未使用抗生素病例,統計其感染髮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分析。

2 結果2.1 兩組高危因素的分佈情況比較兩組患兒高危因素的分佈比較,在胎膜早破和窒息方面兩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羊水污染方面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感染髮生情況及感染髮生率的比較普遍預防組和選擇預防組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抗生素應用方法在人均藥費、住院天數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患兒在平均藥費、平均住院天數、腹瀉、紅臀及鵝口瘡的發生率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 選擇預防組中CRP<4mg/L未使用抗生素病例的感染率選擇預防組中CRP<4mg/L共230例,未進行抗生素預防治療,經臨床觀察其中僅有12例出現臨床感染症狀,感染髮生率5.21%,其中主要分佈在存在羊水污染這一高危因素的人群中。3 分析新生兒感染在發展中國家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新生兒出生時由於孕母和(或)自身的各種原因,如產道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兒窒息、早產、雙胎等,使得自身處於高危環境中[3]。對於這些高危患兒,如果沒有明顯感染的證據而全部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一直存在爭議。

如果不對有潛在的感染的患兒進行抗生素預防性治療,就會使潛在的感染髮作從而殆誤患兒的病情,但是如果不加區別的對入院的患兒都給予廣譜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就會加大抗生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關研究表明,成人藥物不良發生率為6%~17%,小兒與成人一致,但新生兒組卻高達24.5%。

因此,給剛入院的患兒普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樣做還可以延長患兒住院時間,加重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也使得細菌耐藥的情況更加嚴重。

目前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新生兒抗生素應用指南。國外的相關指南提示我們,母親孕期有絨毛膜炎、早產兒、胎膜早破18h的B組溶血性鏈球菌(GBS)感染的機會增加,可用相應抗生素預防。

但是我國孕婦產道GBS的定植率低[4]大多數基層醫院不把絨毛膜炎作為常規篩查,也沒有開展病原學檢測,因此,兒科醫師很難在患兒出生前後短時間內作出新生兒感染的判斷。本文就是探討以新生兒相關高危因素聯合CRP篩查結果來指導抗生素預防性應用的合理性問題。

對於入院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普遍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可使患兒腸道菌群失調而引起腹瀉[5],繼而出現紅臀。另有研究表明,新生兒紅臀的發生與廣譜抗生素長時間應用有密切關係[6]。

這樣就延長患兒的住院天數,增加病人經濟負擔。廣譜抗生素在新生兒病區的普遍使用使得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病例明顯增加,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發生機會亦會增加。據相關文獻報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發生率達24.5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7]。

本文之所以採用高危因素如CRP≧4mg/L才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因為CRP可安全有效地指導新生兒抗生素的應用,可作為早期新生兒抗生素使用與否的指標[8]。

因為單純的高危因素並不一定存在實際感染,CRP檢測對病毒感染不敏感,提示細菌感染時CRP才升高,病毒感染時CRP並不升高[9]。

本文結果顯示,選擇預防組中CRP<4mg/L的230例病例,未進行抗生素預防治療,臨床觀察僅12例出現臨床感染症狀,感染髮生率5.21%,明顯低於抗生素預防組,說明CRP檢測可作為早期新生兒抗生素使用與否的指標。

本文對高危因素分佈無明顯差異的兩組病例,儘管採用了不同的抗生素應用標準,但是感染的發生率並無明顯的增加,相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紅臀、鵝口瘡等抗生素相關性不良反應明顯下降,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降低了細菌耐藥發生的可能,值得推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