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驚恐正是樂觀的時刻

驚恐正是樂觀的時刻圖片1
插圖.劉志誠
可能會有人問:好了,美國眾議院通過金融救亡方案,這是否等於說危機已成過去?這七千億美元足以為整個美國銀行系統的壞賬包底嗎?這個體系的賬面虧損高達四十兆,七千億元只相當於這個數目的小數點,濟事嗎?
這是個很理性的問法,現今的金融危機可不能單從理性去分析的。我們面對的是個經濟危機,當中的關鍵是投資者的信心,故此這也同時是個感性的問題。從感性的角度看,問題便不是七千億美元是否足以填補一個十二兆的黑洞了,而是這七千億美元能否令恐慌的投資者冷靜下來。
Look,今天我們並非面對世界末日。過去二、三十年,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金融體系,無論是人才或科技都是史無前例的鼎盛,而其創新發明更是石破天驚。我們可以肯定,幾十年後回顧今日這場金融海嘯,大家會發覺,儘管經歷不少驚濤駭浪,過去幾十年金融界的高速發展簡直是個火箭時代。現代的金融市場可說是過去三十多年來才發明的。這幾十年來金融業創意非凡,為日益暴增的資金創造投資產品,大大擴闊了金融市場的規模、改變了其結構,為投資帶來了新的意義。如果說真正的金融市場是在這幾十年才創造出來的實不為過。
不管金融市場最近犯的錯誤來得多麼恐怖,那都不足以否定這幾十年來金融業累積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建立了龐大的市場系統,引入了尖端的科技、知識和智慧,打造出嚴謹的架構,引發令人目瞪口呆的創新產品。現今的金融架構基礎深厚,這是極其恢弘的資產。體質底子壯大,就算今次承受慘重的創傷,也必定以快得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復元。今日的世界金融體系就像個朝氣勃勃、體格壯健的小夥子,跌過一跤,又怎不會馬上彈起身來?
今日債券、衍生工具市場買賣疏落,難有正確的價格。硬是要將這些沒有人敢碰的債券及衍生工具快刀斬亂麻按市值定價(mark-to-market),要持有這些資產的金融機構,以此為基準消賬,那便不難翻轉整個金融市場,以致人人走投無路。買賣稀疏,價格沒有經過充分trialand error的調節,有的只是蜻蜓點水式的試價,這又豈是合理的價格?按這個價格為所有資產估值,作出消賬,這個政策是否粗暴?
若然金融資產的估值是個垂直式一個低價接著另一低價的簡單消賬過程,當中既沒有任何時間緩衝,也沒有崎嶇蜿蜒的蹉跎,更沒有迂迴曲折、讓上帝出手的空間,這樣的定價估值不是太不沾人間煙火,太不真實了嗎?只要暫停執行這個法例,七千億美元的救亡方案將會發揮非同凡響的效果。我有信心美國政府很快便會從善如流暫停這個mark-to-market、自動消賬的惡例。真的暫停執行這個錯誤的條例,七千億美元救市應該綽綽有餘了。
這七千億美元其實是用來買投資者暫且放低恐慌、冷靜一下的代價。放這七千億美元入市,讓那些慌忙要將金融資產脫手卻苦無買家的人冷靜下來,待到大家都看清楚價格已跌得多殘、多超賣了,頭腦清醒過來,再入市掃便宜貨,整個大市便會有轉機了。
七千億美元買的正是投資者的暫且冷靜期。Mark-to-market不合理之處令我想起,如果《蘋果》的銷路忽然有一天來得特別差,而法例則規定我們要以這個罕見的銷量為基礎計算我們全年的收入,並要將這個特別差的銷量跟正常銷量作個比較,按這個差額從資產中消賬。在這樣的法例下,只要有一天的運氣特別差,便足以令我們分分鐘破產。這樣的法例怎可能是合理的?
金融危機既然是個信心危機,這陣子看見正牌股神巴菲特(WarrenBuffett)出手撿便宜,即使投資者尚未敢跟進,他們也會冷靜下來醒醒腦袋吧。這個正牌股神真利害,大概七年前吧,他便已說過,衍生工具是「大殺傷力的金融武器」(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那個時候市勢興旺昇平,誰會去細味他說話的意思。

到今天海嘯爆發了,大家才恍然大悟,股神的慧眼有多犀利。他最近用五十億美元買了高盛一成股份,跟著又用三十億美元買入GE的優先股,而同時保留權利和以同樣價格增持了三十億美元的股權;他擁有一成股權的富國銀行隨即又跟花旗集團爭奪美聯銀行。股神無寶不落,他撿便宜的手影到處都是,這個市又還可以跌得多少?
我的朋友貝加(GaryBecker)今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金融海嘯不會對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太嚴重的損害,經過這次洗禮,金融市場更很快便會復甦,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也。他又說美國政府救市,買入無人敢碰的資產和債券,不但不會蝕大本,更可能有錢賺,我的看法也是一樣。
我的理由好簡單。看到今日美國金融業風捲殘雲的情況,我痛恨手頭再無多餘的銀彈,否則一定全身投入。這既不是世界末日,極其量只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趨勢下,世界金融體系商品化和電子化的蛻變中必然出現的調整而已。這是個必須經歷的痛苦,這是個修正和學習的過程。
這個調整是金融市場一體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陣痛,也是必須要付出的學習代價。無論代價來得有多大,既然是個學習過程,其效果必然是既積極而又有用的。如果這是個合理的推理,那麼這又怎不是全身買入金融股票的大好時機?!
如果我有錢,我會買那些最近趁平價吞了其他銀行的銀行股,譬如美國銀行(BAC)和摩根大通等。這個時候這些金融機構還有錢撿便宜,他們不僅會在這些便宜貨身上賺大錢,也同時證明他們管理有道而經營模式經得起考驗。在這個驚天的蛻變中擁有經得起考驗的經營模式和優越管理團隊,這些金融機構將大步邁進未來的金融界,奠定其無可匹敵的地位:渡過今次的猛烈調整,他們將有更多機會撿便宜,他們將是未來的天之驕子。
高盛和摩根史丹利都已轉型成為商業銀行了,這亦證明了商人銀行的經營模式再不可行了;但他們依然屹立不倒,而他們的結構、人才顯然都是還很值錢的資產。這次金融海嘯大淘汰中的勝利者,在進入了電子時代的全球金融界,他們將是雄霸一方的巨無霸。將來他們一定會比過去賺更多錢,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了,金融市場將會變得更宏大,那麼這些屹立不倒而又撿到便宜貨的銀行,又怎不占盡便宜?
買這些公司的股票而又有條件、耐心等上幾年,那又怎可能不賺錢?現在是投資金融業股票的最好時機,因為跌到現今的谷底,投資這些金融股票的風險已降至最低了。基於以上的看法,我認為美國救亡方案是會成功的。聳聳肩,世界很快便會放下金融海嘯的痛楚,把一切忘記得一乾二淨,金融市場再次起步走向空前蓬勃的未來。到其時人們便會說,噢,今次這個市跟以往的截然不同,不管飆升到多麼高的水平也不怕會爆鍋的。咦,我在哪裡聽過這樣的說法?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